起。

讓康有為名聲大震的是“公車上書”。1895年,在北京參加科舉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發動舉子們聯名上書,要求清政府拒和、遷都、變法。18個省的1200多名舉人推舉康有為起草奏書。康有為揮筆一天兩夜,完成了萬字的《上皇帝書》。但這一次上書再次被都察院拒絕。

康有為雖然兩次上書被拒絕,但他畢竟被清統治集團接納。公車上書當年,康有為考中進士,授職工部主事,有了向皇帝上折的機會。從1895年5月29日到1898年1月,康有為三次上書光緒,要求變法。這期間,他還創辦了《萬國公報》,宣傳“新法之益”,與帝黨中開明的官僚文廷式等人創辦強學會,並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設立學會、報館,為維新變法造勢。縱觀康有為一生,只求變法但未曾反清。即使是在變法失敗後,他也並沒反清,而是日趨保守,反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八章:未來四十年(6)

和康有為成功向皇帝上書相比,孫中山(1866…1925)就沒那麼幸運了。

1893年,27歲的孫中山懷著救國救民的一腔熱血,撰寫了《上李鴻章書》,建議清政府進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但是他的滿腔熱情未得到李鴻章的任何回應。

如果聯想到兩年後康有為等1200名舉子聯名的“公車上書”仍然被清廷拒絕的事實,那麼孫中山單槍匹馬上書李鴻章而未得到任何回應就毫不奇怪了。但是我們仍然想設想,假如李鴻章大人得到孫中山的上書後能認認真真的讀一讀,或者找孫中山認真的談一談,或許清朝的歷史會改寫。

可惜這一切沒有發生,也不可能發生。一個政府,當他對人民的建議和呼聲連傾聽的慾望都沒有時,這個政府離滅亡就該不遠了!

實際情況是,孫中山沒等到李鴻章回應的第二年,即1894年11月,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的。而清王朝也在孫中山上書後不到二十年就滅亡了。

孫中山和洪秀全、康有為一樣,也是廣東人。他出生在廣東香山一個農民家庭。12歲時遠赴美國檀香山,投奔哥哥孫眉,在那裡的西式學校讀書。較早的接受了資產階級*思想。

從孫中山、洪秀全二人後來的歷程來看,孫中山的境界要遠高於洪秀全。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和後來發動資產階級革命都是抱著救國救民的目的,而洪秀全發動的起義只不過是想取清廷而代之罷了。

洪秀全對清朝的打擊是沉重的;孫中山對清朝的打擊是致命的;而康有為維新變法的失敗也使清朝失去了一次治病自救的機會。

今天,當我們在回顧這段歷史時,還是不禁要問:有什麼辦法不讓洪秀全造反嗎?有什麼措施防止孫中山革命嗎?究竟是什麼原因將孫中山、洪秀全這樣的有識有為之士拒之於統治階級的大門之外,又是什麼原因讓本已進入統治核心的康有為一腔熱血灑空?這三個廣東青年的不同遭遇向我們說明了什麼?他對我們今天的時代有何啟迪!

時光過去一百多年了,我們知道無論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的個人命運如何,清朝滅亡的歷史趨勢不會更改。但是如果清廷有一個很好的人才選撥方法和健全有效的民意表達和反饋機制,那麼太平天國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程序極有可能改變。

人才選撥和民意表達是歷代興盛王朝十分重視的事情。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維持秦王朝的統治機構並使其發揮應有的效能,需要有一個龐大的官僚集團。為此,秦王朝建立後又制定和實行了一套選撥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擔任秦國的官吏須符合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