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及四鄰的鄉民們一起,衝到馬頰河防線上去,幫助俄國朋友構築築壘地域。
呲牙咧嘴的官員們的都走了,本來想和正等外面的幾十個衙役即刻就去工地的馬新貽,忽然內心裡又有了一股難以遏制的衝動。他吩咐衙役們繼續等候著,一扭身自己鑽進了內室。原來,內室裡還有一個等待著他的“菊花花”
今年三十五歲的馬新貽是個回族人,老家就在已經“淪陷赤匪之手”的曹州府城的菏澤城東北西馬垓村,據說也是個官宦世家。不過,到了他這裡,出息得比他祖輩們都更強。他二十七歲即中了與李鴻章同榜的進士,之後放任安徽建平知縣。與李鴻章同樣,他也是個很會鑽營、投機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起他的同科李鴻章來,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年由於廬州被天朝光復,太平軍在皖北聲勢漸壯,馬新貽臨危受命,做了一個沒有自己屬地的知府,也就是廬州知府。在於賴漢英的對峙之中,他從來沒討過也不敢去討任何的便宜。為了給自己拼湊軍功,他下了一番大氣力開始去招安土匪劉銘傳。當劉銘傳果然被招到了他的麾下的時候,就是連劉銘傳自己都沒有想到,馬新貽上報他的皇上的,可是廬州城外大捷,斬殺長毛匪眾甚多,並生擒丞相級悍匪劉銘傳以下三百餘眾。他同時當然還要說,由於他的苦口婆心,悍匪劉銘感測於朝廷之恩情,毅然決然誓死效忠大清。念及劉匪迷途知返,並有實際表現,他已經將劉銘傳收編為手下云云……
馬新貽的這一手欺騙的伎倆,不僅成功地蒙得了他的大清朝廷對他的信任,更重要的,還叫他這“馬新貽”的大名與當初的懷慶知府餘炳濤一樣,深深地印在了紫禁城裡的那個懿嬪妃的腦子裡,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了重要的伏筆。當然,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的伎倆能夠欺瞞了他的朝廷,天長日久卻總免不了有什麼風吹到劉銘傳的耳朵裡。這也就是劉銘傳後來跑到豫北之後,為什麼放棄他的召喚,而投入了李鴻章懷抱的理由。劉銘傳想想都心裡哆嗦,“丞相級的悍匪”,孃的,你馬新貽這不是想要老子的命嗎?這樣的上司誰敢跟他轉,保不齊哪天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不管以後怎麼樣,當時馬新貽隨之而來的都是好運氣。韋昌輝出駐廬州之後的失利,他又從中得到了大便宜,這個便宜靠的就是劉銘傳的兇悍善戰。韋昌輝折戟壽春,馬新貽、劉銘傳圍追部分潰散的太平軍大打出手,順勢殺良冒功,自然,其間還真就捕獲了一些太平軍的兵士。為了誇大戰功,馬新貽再次玩弄起了矇騙的功夫。他找到俘虜中的一個叫竇一虎、一個叫張汶祥的兩個軟骨頭,訂立秘密同盟,以結為把兄弟並保證以後二人的榮華富貴為誘餌,叫這倆人公開承認自己的身份是太平天國的高階軍官——檢點。於是,上報之後不僅再次引來皇上的嘉獎,還榮升了安廬滁和道的道臺。
打這以後,馬新貽隨著皖北戰場的形勢發展,漸漸發覺再繼續留在皖北恐怕不是個好兆頭。於是,透過各種“關節”,就在滿清皖北大失敗之前,他活動到了當時還算平靜的山東。
“大哥,看您累得,就不能好好在家陪陪人家啊?”一見馬新貽小跑著進來,“菊花花”立即也是久旱逢甘雨似的撲進馬新貽的懷抱,嗲聲嗲氣的吧嗒著如同吃了死人肉的兩片嘴唇兒。
“唉……我哪能不想呢,老三不在,好不容易有了這麼方便的機會,我可是很不能一輩子不出這個門哩。”馬新貽抱著嬌小俏麗的“菊花花”,一張毛茸茸的大嘴在她那粉白的脖頸上拼命地拱著。
這個“菊花花”可不是別人,正是馬新貽當初在皖北的結拜兄弟,老二竇一虎的年輕漂亮的媳婦兒。
韋昌輝擅自丟下廬州秘密迴天京叛亂,廬州幾乎被勝保的忠義救國軍重新奪到手裡。正是在那場大亂中,本來置身於廬州的馬大菊隨著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