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rdo;

這是魯訊在1927年寫的文章,林子軒毫不客氣的借用了。

林子軒是第一次用科學和系統的方法來講解《紅樓夢》,把包裹在紅學外邊的皮扒掉,露出裡面的新鮮血肉來,展現給底下的學生看。

我們應該怎麼來研究《紅樓夢》?

這些梳理和歸納都是後世學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在民國時期還是第一次出現。

在這個舊紅學和新紅學交替的時刻,林子軒用一種科學而務實的態度來研究《紅樓夢》。

底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授,都有一種撥開迷霧的感覺。

從此之後,紅學不再是精英們的專利,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他們也可以研究紅學,而不是像從前一樣不知所措。

林子軒給紅學研究指出了方向,給紅學的快速發展開啟了一扇大門。

&ldo;下一節課,我們到了重新認識《紅樓夢》的時候了。&rdo;林子軒最後結尾道。

他站在臺上,沒有稿子,沒有翻書,就這樣侃侃而談,一直講了將近三個小時。

在此期間,沒有教授和學生離開,反而有不少學生被吸引進來,算是一堂成功的授課。

學生們熱烈的鼓掌,教授們也矜持的拍手,這是給予林子軒的肯定。

當傳統文化遇到了西方的科學分析方法,產生的化學反應出人意料,讓人覺得對於傳統文化的研究不再是雲山霧繞,而是可以更為系統和爽利。

復旦大學文學系主任覺得請林子軒實在是太值了,他本身也是搞文學研究的,感觸更深。

這種方法可以引進到日常的教學中來,一旦形成了一門學科,就能為學校增加底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