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又領著張愛萍向停靠著喀秋莎火箭炮的深水灣走去。
張愛萍一進水灣,遠遠地便望見那12門蘇式M-13型火箭炮,悚然聳立在6艘鐵殼漁輪的甲板上。一排排粗大密集的炮管,雄踞在碧水藍天下面,好不威風。
這12門“喀秋莎”,是從朝鮮戰場上緊急調回國趕來參加解放大陳島戰役的。它們先由火車運到上海,又用大卡車牽引到了海軍碼頭,在碼頭上由“老吊”吊到漁輪的前甲板上,然後由最有經驗的電焊工將炮底盤固定在前甲板上。這個“俄國姑娘”──可愛的“喀秋莎”本來是陸軍在陸地上使用的一種大面積殺傷性武器,這會,卻坐上大漁輪到海上來逞威風了。
這幾門“喀秋莎”是張愛萍向總部特地申請來的,他想利用它大面積火雨鋼風將一江山上頑固死守的敵人狠狠掃蕩一頓。“喀秋莎”運抵上海時,張愛萍帶著參謀和登陸兵指揮員們到頭門山、高島物色發射陣地,這時才發現這許多處所沒一處是合適的,有的距離過遠,超出了火箭炮的有效射程。有的陣地狹窄,道路不平,火箭炮難以機動執行。張愛萍同陶勇商量,經過專家們論證後,便決定改裝成了跨越陸海軍作戰的火箭炮船。
火箭炮裝上漁輪後,那些習慣在陸地上發射的火箭炮手們心上又起了波濤:火箭炮船在長江口外的風浪中搖擺,許多人便嚷著“頭暈”,不少人口吐黃水,水米不沾牙,有的叫喊雙腿發軟,在甲板上站立不穩,更沒力氣去給火箭炮裝填炮彈了。有人把這多情況反映到陶勇面前。陶勇便指派富有海上作戰經驗的王耀月來擔任火箭大隊的大隊長。王耀月原先是陸軍的一位副營長,甲等戰鬥模範,三級人民英雄,後來在海軍水警部隊擔任巡邏艇大隊大隊長之職,是一位集陸戰水戰經驗於一身的青年指揮員。
張愛萍見到他,高興地問:“你給我說說,你摸熟的海浪脾氣是啥模樣?”
“浪隨風起,風來浪來。”王耀月透著點艄翁的口氣說,“風浪來時,我往船頭上這麼一站,迎著風面,沉住氣,塌下身子,腳掌緊趴住地面。腰背微微勾起,不管它風多大,你硬著頭頂住,一點別動,不讓,只一會工夫,這風便過去了。日子久了,你也就習慣了嘛……大概,炮手們見到我這股神氣,大夥的膽子也就一天比一天大了起來。”
張愛萍聽得拍手大笑起來:“有道理,有道理,很深刻啊!敢字當頭。你敢頂風浪,風浪奈何不了你,便只好讓你了,是這個理嘛。”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奪取制空權(1)
與海上動作同時,浙東沿海的空中也沒有閒著。“浙東前指”的指揮員們及時制定出轟炸大陳列島的作戰方案。
那天,寒星在天,霜花滿地。聶鳳智披件志願軍在朝鮮時發的翻毛皮領大衣,嘴裡噙著菸捲,高聲咳嗽著,在他住的小院外面信馬由韁地轉悠。
昨天晚飯時分,他風塵僕僕地從杭州筧橋機場趕回寧波,下了車,便直奔張愛萍住的小院,同張愛萍密談到深夜。
這個鬍子拉碴的將軍,嘴裡噴出微醺的酒氣,回到臥室,喝了杯熱茶,又抽了會煙,才熄燈睡覺,那一覺睡得真香,只聽見一陣陣響雷似的呼嚕從窗戶裡飄蕩出來。可是,沒到一個時辰,這位身材矮胖、肩寬背闊、渾身透著旺盛精力的將軍,又在清冷的庭院裡轉悠了。
啟明星在東海上空閃爍,分外耀眼。飛機發動機的轟鳴,從寧波城外的機場方向傳來,他側耳細聽,越來越多的轟鳴聲灌進他的耳朵。他藉著香菸閃滅的火亮,照見了手錶上顯出的時分,嘴角上泛起一絲微笑,拋下手上的菸頭,興味盎然地走進了他的指揮所。
3天前,張愛萍同聶鳳智、彭德清、林維先三位副司令和參謀長王德擬定了第一次封鎖海島的作戰計劃,他們決定派海空6團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