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的信和寫給菲莉斯的信就是私人性的了。在寫給父親的長信中,卡夫卡用好幾頁談論自己婚事的篇幅來結束自己與父親的訴訟。簡單說來,這場訴訟的主題是:父親的教育帶給卡夫卡“虛弱、缺乏自信心、負罪感”的性情,這是卡夫卡“私人的痛苦”,卡夫卡想透過婚姻克服這些性情,以為婚後就能與父親“平起平坐”。但卡夫卡失敗了: 我為什麼沒有結婚呢?這也同其他問題一樣,阻礙重重。生活就是讓人不斷地遇到障礙。最根本的、可惜同一些細瑣的事情又毫無關聯的障礙是:我在精神上顯然是沒有能力結婚的。這表現在,從我決定結婚那一刻起,就再也不能入睡,從早到晚,腦子總是亂哄哄的。我過的不再是一種生活,我對一切都感到絕望,束手無策,……雖然那些煩惱像蛆蟲一樣啃噬著屍體,但給了我更為致命打擊的是其他東西,是恐懼、虛弱、自卑所造成的普遍的壓力。 寫作成為卡夫卡在與父親的爭鬥中最終獲勝的唯一保障。 寫小說對於卡夫卡來說,是自己平生的呼吸,編織故事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本身。但直到解除婚約之前,婚姻和寫作對於卡夫卡在如下意義上同等重要:兩者都是卡夫卡把自己從父親帶給他的“虛弱、缺乏自信心、負罪感”的生命性情中解救出來的努力。這種生命性情是潮溼的霧靄,使卡夫卡在生活中吸進身體的大多是水分,而非氧氣,以至於時常窒息得發昏。寫作和結婚是卡夫卡為自己自制人工氧氣的自救行動。在給父親的信中,卡夫卡明確承認:“事實上,我要結婚的嘗試是為拯救自己而做的最出色、最有成功希望的努力”。於是,卡夫卡的婚事與他講故事在生存上就具有同等的意義了。 既然結婚只是為自己自制人工氧氣、為了同父親帶給自己的性情搏鬥,而不是為了愛情,菲莉斯是否漂亮就無關緊要了。可是,卡夫卡發現,婚事與講故事是兩種相當不同的生存方式。前一種自制人工氧氣的行為需要一個女性的她者,後一種自制人工氧氣的行為排斥任何一個他者。這兩種行為製造出來的人工氧氣是不同的,而兩種氧氣都是卡夫卡需要的。 同菲莉斯兩次訂婚、兩次解約期間,卡夫卡給菲莉斯寫過好幾百封信(僅眼下經人整理出來發表了的就有五百多封)。寫這麼多的信,說明卡夫卡不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生命需要敘述,也需要傾聽自己敘述的人。 寫這麼多信,也表明卡夫卡在是否要結婚這件事上,費了不少心思。卡夫卡解除婚約,顯然與他自制另一種人工氧氣的生活需要有關。 在給菲莉斯的信中,卡夫卡寫道: 我的生活在根本上無論現在或過去,歷來都是由寫作的嘗試所構成,……倘若我不寫,我便等於是癱在地上,只有被清掃掉的份。 我與寫作的關係和我與人的關係是不可改變的,它們建立在我的本質中,而不是暫時狀況。為了我的寫作我需要孤獨,不是“像一個隱居者”,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而是像一個死人。寫作在這個意義上是一種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們不會也不可能把死人從墳墓中拉出來一樣,也不可能在夜裡把我從寫字檯邊拉開。 給未婚妻寫信說,自己的美好生活想象是做一個“孤獨的死人”,不是好奇怪嗎? 的確如此。 不過,對於卡夫卡來說,不僅不奇怪,而且是十分認真的生命問題:他需要的妻子可以不漂亮、可以與她沒有什麼共同的情趣,卻不可以讓他無法寫作。為了寫作,孤單是必要的。為了寫作,卡夫卡想做“地窖人”甚至活的“死人”。他找妻子的尺度因此不是兩廂情願,而是這個女人是否能承受一個“地窖人”、甚至活的“死人”。 於是,我們就讀到了卡夫卡寫給菲莉斯的那幾封討論“孤獨的死人”是否可能有婚姻生活的信。其中一封信中卡夫卡對自己的未婚妻說,他平生只想呆在一個陰暗、潮溼的地窖的盡頭,每天足不出窖。到了吃飯的時候,有人——最好是自己的妻子——把飯送到地窖口。那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