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一群賠錢貨嗎?
中國傳統教育的那一套思維,老師的地位比父母還要高,這就對了。
正好,梁緯艮、史立榮、羅玉奎幾個聯席合夥人在場,還有其他各個部門的高階合夥人,特別是跟著徐騰多年的韓黛,大家就在一起談著這些事。
徐騰、羅玉奎、韓黛是一代人,羅玉奎是78年,徐騰和韓黛都是80後,徐騰84年,韓黛82年。
他們這幾個年輕人就想到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氛圍,那才是真正的讀書,接受教育,歐洲這一套根本不是教育,純粹是煳弄窮人,有錢的都去讀私立學校,要求也很嚴厲,很多都是住宿制,最後都能進入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
最後教出來的這群青年,不僅是煳弄了兩代人,也煳弄了政府和整個國家。
徐騰特意將英國和中國的小初高教材比了一下,3年級讀2年級的,6年級讀4年級的,然後一樣升入初中,後面就徹底垮了。
最後到了高中,強行一致,不然就沒法考大學,總不能讓高中生讀五年吧?
所以,歐洲大學和高中之間還有一個預備大學教育。
徐騰說實話,他高二時候就已經讀完了這個所謂預備大學教育,直接衝著高考去了,韓黛和羅玉奎也是一樣,在三個省的高中,進度都是一致的。
“這就說明什麼,咱們國家在70後、80後和90後的三個批次,培養出來的青年,同歐洲的這三個批次,完全是不同級別的青年。他們最好的那一批,和咱們最好的那一批差距不大,但咱們基數是多少啊,平均一年1500萬出生人口,從70後開始考大學的1990年開始計算,三個批次累計下來有1。2億大學生吧,精中選精,那得有2000萬的人才吧,歐洲能有多少,充其量500萬的精華,其他都廢了,要麼是很普通,要麼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徐騰做了一個總結,想一想,又有點感慨,“我們以前總是美國不行了,這些年,咱們從北美到南美,從中東到歐洲,一路跑下來,講真話,我們拿自己和美國比,真覺得美國人才儲備有問題,但要拿美國和其他國家比,絕對還是最厲害的。美國從70後到90後,三個批次下來,最起碼有700萬的人才,加上從國際吸收的人才,1000萬總還是有的。你說韓國經濟為什麼厲害,老歐洲拼不過他們,臺灣在70年代到2000年為什麼勐,歸根結底都是教育問題,現在為什麼不行了,還是教育有問題。咱們再看韓國,他們的教育基本還是和咱們這種模式差不多,都是典型的東方式。”
“真正大國比拼,最後就是拼人才,拼教育。”老梁感慨一聲,基本認同徐騰的判斷,“所以啊,要我說,咱們這些年在海外的併購要停一停,緩一緩,歐洲經濟的問題不是國家政策有問題,而是他們的教育搞崩了。
“基本也併購的差不多了吧,特別是普瑞瑪的這個業務談下來,不敢說和快通、吉邁特比,整個華騰普瑞瑪的規模和水準,至少能入圍全球機床精工產業的前十……最後就差化工領域和先正達的談判,蓋瑞特精細化工的體量和規格,終究還是有不足,對永泰化工的彌補不算是特別強。”別看韓黛是1982年的姐們,人和人是不一樣的,2003年大學畢業就一直在華騰公司擔任董事長助理,這麼多年下來,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韓黛對於整個華銀財團的資料和佈局的瞭解,有時比徐騰還清楚,她要處理的事情多,必須各個方面都要弄清楚。
“嗯……工業3。0這一塊的話,基本差不多了。”徐騰大致算了算,確實也是到位了,人是挺有意思的,bbc的主持人艾梅麗…邁特莉斯說他在歐洲收購了四百多家企業,就是為了盜竊技術,他還和對方死磕。
磕什麼呀,其實瞎子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