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風生水起,因此這次我也決定賭了!輸就全輸!贏,就大贏!因為我不想讓那種愧恨留給百年後的子孫!”

鄭濟乃是不容易感動的商人,這時也忍不住動容,站起來道:“孩兒聽爹爹的吩咐!咱們輸就全輸,贏就大贏!咱們也流著大唐的血液,也要讓拿陌刀橫刀的武家知道,貨殖府後人雖然未上戰場,但大唐的繁榮有我們一份功勞!我們能擁有如許財富,非是無因!”

奈家洛家,也都贊同。

石奈氏見了,心道:“罷了罷了!就聽當家的吧!”斂衽道:“拙夫戰場衝殺,從來不落人後!妾身又豈敢折了我當家的銳氣!咱們就再賭他一場吧!若是這次賭成了,下一次咱們再相聚,不是洛陽,就是揚州!”

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

揚州城外,長江水面。

剛剛篡奪了南吳政權,建立南唐的徐知誥,改名徐誥,這時正坐船在長江上巡視。

中原的局勢,他時刻關注著。

他的身邊,是與馮道南北齊名,號稱“一人可當十萬兵”的宰相宋齊丘。

徐誥雖然剛剛篡位,但掌握南吳政權卻已有好些年,這幾年江南政治經濟都十分穩定,兵力也強,看著中原內亂,徐誥幾次有心北窺,尤其在去年冬天,石晉草創之際,中原混亂之時,徐誥非是無心向北,但一旅來自西北的商隊,卻打消了他的北上之心。

天策政權在西北威名赫赫,但這種威勢隨著空間距離的延長而不斷消減,到了江南時,這裡的人也就只是將之當做遠方的一件新聞,可是那隊商旅的到來,卻讓徐誥有機會聽到西北當地人對天策軍的描述。

宋齊丘,對此也很用心。

實際上,天策軍打敗回紇,打敗天方,甚至連天方教的哈里發也俯首了,然而這一切在江南都不夠說服力,真正讓徐誥與宋齊丘感到震驚的,是天策軍兩次打敗了契丹!

契丹,那才是東方公認的強者!當聽說張邁萬里回師在套南地區打敗了契丹之後,徐誥的心思改變了。

他看到:張邁不僅僅是一頭來自遠方的狼,更有可能是一頭隨時會吞噬中原的猛虎!

宋齊丘當時也認為:如果趁著石敬瑭東南西北不能堅固之際,從江淮發兵,的確可能縱取山東、淮北,乃至問鼎中原,但若是那樣,天策軍必然趁機從西北橫掃過來,到那時節,一旦石晉王朝有傾覆之危,只怕契丹也可能再次南下以分一杯羹,以佔據河北河東,屆時石晉必定分崩離析,中原將陷入極大的混亂之中。

宋齊丘是個儒生,有一些為天下為百姓的胸懷,不過他最終得出的結論不是為了天下而放棄北上,而是認為到了那個時候,中原混亂,三家奪鼎,南方的步兵在北方的平原上,只怕打不過天策、契丹的騎兵。

他的這個盤算,徐誥倒也認同。而且他還認為,契丹在河北、河東沒有根基,而張邁高豎漢家旗幟,如果進入中原,士民在契丹與天策之間,選擇天策的機率會大得多。

“屆時,中原將為張氏所有!”宋齊丘道:“契丹如今已非張氏對手,如果張氏再得中原財力,那時候舉兵向北,將契丹趕出漠南非無可能!北方一旦一統……我們就危險了!”

徐誥馬上就想起了三國時代。

自古得北方者得天下,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之後,哪怕遭遇了赤壁之戰,也只是讓吳蜀苟延了數十年而已,最後統一天下者,還是承繼了曹魏遺產的晉朝。到徐誥為止,南方都尚未能出現混一天下的帝王,這個歷史慣性讓天下人都認為:以南統北是不可能的!就連徐誥自己也這樣看。

何況,徐誥現在連東南都未統一呢。

所以徐誥和宋齊丘馬上就定下了國策:虛北線軍務,與石晉通好,以為唇齒。對於徐誥的示好,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