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糧不足,則我教眾不食。教眾與百姓爭鬧鬥毆,傷百姓者罪加一等,雙方有過,先罰教眾。
第三令,不得自相爭鬥:凡我教眾,不論身為教主、左右光明使、護教法王、旗使、門使,或初入門弟子,不得互相分派爭鬥,如意見不合,僅可辯論爭執,粗言咒罵、辱及祖宗亦不算犯令,何人出手毆擊,即為犯令,殺傷教友人身、人命,更為大罪。若有紛爭,交由上級判斷是非,此後即須聽命息爭,永保和好。
聖火令五小令:
第一令:凡我教眾,須守信義,出言如山,不得違諾失信,對教外人士亦當守信。
第二令:同教教眾,即為兄弟姊妹,情同骨肉,重情重義,生死不渝。
第三令:尊敬長上,孝順父母,友愛弟兄,照顧朋友。
第四令:尊重婦女,不得輕薄調戲。任何處女寡婦,如與之有夫妻之事,即須娶之為妻,否則須莊重相對。朋友妻,不可戲,朋友女,不亂語。
第五令:視明教如性命,長上有令,必須竭力遵行,叛教通敵者殺無赦。對教外人士和氣相待,甘居下風,不可妄自得罪,為本教樹敵。戒葷之禁,今後取消。
慕容燕念畢,頓了一頓,朗聲道:“眾位兄弟,聖火令迴歸本教,實是萬千之喜。聖火令上記的是本教歷代祖傳的大令大訓,大家今後要鄭重遵奉,不得有違。”
明教眾人齊聲說道:“吾等必當鄭重遵奉,不違教令。”
彭瑩玉說道:“教主容察:前代教主在聖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時,百姓受官府欺壓凌剝,苦不堪言。本教為眾百姓出頭,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但今日韃子佔我江山,神州淪於異族,我教的最大宗旨,奠過於驅除胡虜,拯救千萬百姓於韃子的鐵蹄踐踏之下。教主做官家、眾兄弟做官府,並不是為了欺壓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護百姓。因此屬下等奉請教主為百姓而稱王。”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隨即附和。
這次明教首腦大會應天,本就意圖奉教主慕容燕為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為“明王”,打平天下後登位為帝,建立大明王朝。應天府大多數兵將出自明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楊逍、範遙、韋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腦人物,對慕容燕向來尊崇信服,一致贊同,只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願將大好基業奉之於慕容燕,然見大勢所趨,也不敢示意反對。
慕容燕知這時不能退讓,稍作推辭,便應了下來。眾人盡皆大喜,當即上前拜見明王。至此明教東西兩路義軍合二為一,盡歸總壇旗下。
第五十六章平定天下
天下主要的反元勢力,除了明教之外,還有姑蘇張士誠、台州方國珍。他們雖然和明教一樣都是反元,可對明教卻並不友好,三番四次和明教作對。明教向要北伐,就必須要現將這兩方勢力解決,才能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慕容燕便派徐達為主將,去征討張士誠,又派常遇春為主將,去征討方國珍。
此時明教東西兩路義軍合二為一,勢力大增,兼之又有五行旗勁旅相助,沒過多久,這兩股勢力便先後被平定。捷報傳回後,應天城舉城沸騰。
慕容燕的書房內,明教諸首領齊聚一堂,談論著剛收到的戰報。
彭瑩玉道:“這下好了,張士誠和方國珍被剿滅後,我軍再無制累,從此全力北方,滅元之日指日可待了。”
楊逍道:“本教自蒙古入寇中原開始,就一直致力抗元,時至今日,終於就要成功了。”
明教眾首領憶及往昔反元的坎坷經歷,都是不勝唏噓。
慕容燕道:“雖然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但元廷實力依然雄厚,各位萬不可就此大意。”
眾人齊聲應道:“是。”
慕容燕頓了一下,又道:“眼見反元大業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