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咱們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之後的事了?”

楊逍、範遙等互相對望了一眼,不解其意,便問道:“教主想說什麼?”

慕容燕道:“本教的教義是濟世救民,所以聖火令第一大令,要求教眾不得為官做君。雖然迫於時局,咱們不再遵守這第一大令,但本教濟世救民的宗旨不能變。然皇帝和百姓的視角不同,立場不同,做皇帝的人不是個個都為百姓著想,所以最近我時常在想怎樣才能調和這個矛盾。”

彭瑩玉道:“只要教主日後做了皇帝。能夠勤政愛民,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慕容燕搖頭道:“縱觀古今,歷朝歷代都是開國清明,中期渾濁,後期糜爛,及至亡國時,積重難返,無可挽回。以我觀之,之所以會如此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個原因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皇帝。自禹亡啟繼以來,中華兩千多年來的皇位都是父子傳承。父親是皇帝,那麼不管兒子賢與不賢,都可以做皇帝。一個王朝數百年,這期間只要有一個昏聵之君,就會導致國事艱難。我若做了皇帝,就算我能夠勤政愛民,可我的後代呢?誰又能保證他們也個個愛民如子呢?”

這事實在沒法保證,眾人又對望了一眼。皆無話可說。

隔了一會兒,殷天正道:“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任誰做了皇帝,都會如此吧?”

慕容燕道:“正因如此,所以咱們才要解決這個問題。斷不能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事在我明教建立的王朝中出現。”

範遙道:“那教主說應當怎麼辦?”

慕容燕道:“橫觀江湖,包括我明教在內的各幫各派,沒有任何一個家首領的位置是父子傳承的。我明教歷代教主之間也毫無血緣關係。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以此為借鑑,改變中華兩千多年來家天下的局面呢?”

聽聞此言。楊逍等都感震驚莫名。在當今之世,皇位父傳子、子傳孫早已成為了天經地義的事。即便是皇帝本身沒有兒子,也會從宗室中過繼一個來繼承皇位,誰也不會去想皇位還能傳給其他人。慕容燕的這番話,無疑為眾人開啟了一番新天地,楊逍等只覺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門在自己面前開啟。

過了好一會兒,楊逍才定下心神,道:“那教主具體打算怎麼做?”

慕容燕道:“目前,我只是有這樣一個想法,還沒有具體的章程,所以才說出來,希望大夥兒能群策群力,商議出一個好辦法來。不過,此事倒不急馬上決定,現在咱們還是以反元為首要之務。大家回去後,都好好想一想,看看具體該怎麼做才好。”

楊逍等突然接收了如此驚人的資訊,一時都還有些心神不定,便相繼告辭而去。

慕容燕今天與楊逍等所說的那些話,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早有考量。他很久以前就有了廢除皇帝制的想法,原因一方面就向他剛才所說的,一個人能否成為皇帝不看才能,只看出身,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可能長久的留在這個世界。慕容燕早晚有一天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他不可能像這個世界的其他人一樣,在這個世界裡過一輩子。他在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以後,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不可能留下子嗣,等他長大,再將皇位傳給他。而慕容燕在這個世界也沒有其他親屬,若他當皇帝,當他離開時,皇位無人繼承,勢必引起天下的混亂。與其如此,倒不如一開始就在制度上留下解決的方案。

也有人會說,要是這樣,那為什麼不像原來的歷史一樣,乾脆就讓朱元璋做了皇帝。那是因為,在教內威望不足,做不了教主,而他能成事,又借明教之力頗多,所以他為了擺脫明教的影響,事後一定會對明教進行殘殺鎮壓。這一點在原來的歷史上已經證實,朱元璋登基之後,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害,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