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義務給佃農提供貸款,或者以賒欠的方式,保證佃農不被餓死,算下來相當於要墊付四五萬進去成為死錢,每年的利息損失和呆帳死帳也夠肉痛的。

最關鍵的是,他們是異族,辦什麼事都得找舌人轉達,不僅有人工成本,還有風險成本。

收益與成本相抵,鐘上位心頭打起鼓來,找到方武,擰著臉肉道:“我覺得……我們不該就盯著地租。”

方武當然不懂,就問那該盯什麼。

鐘上位想也不想地道:“既然我們有這麼多田,種點其他東西,有什麼不好?何必為天竺人扛起父母官的擔子?”

方武皺眉,官老爺不當,就想著種田?

“靛藍!黃麻!”

鐘上位首先就想到這兩個,他的老搭檔李順在扶南不僅種香料,也在種染料。近些年國中絲棉業大發展,染料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扶南的染料供不應求,正到處找貨源。

而黃麻作為紡織業三大原料之一,雖不如棉紗和生絲價高,但用來編織麻袋等包裝物,需求量不比棉紗和生絲少多少。因為產地限制,就在暹羅和呂宋一帶有種植園,而且也是供不應求。

方武捏著下巴道:“老鍾啊,放著土霸王不當,你非要我們搞工商?”

兩人爭論起來,因為編造帳目而被掃地出門的算師掏出一本冊子,對兩人道:“我看西洋公司,不,國中朝,其實也是這個意思,要把這裡變作原料地。你看這些進出口稅則,靛藍和黃麻都是減免出口稅的特惠物……”

聽這算師似乎有見地,兩人靜下心來,聽他講課了。

算師悠悠道:“這得從我英華工商近幾年的發展說起……”(未完待續)RQ

第九百一十七章 腐臭地獄

() 加爾各答總督府裡,宋既繼續給李克載上課。//。//

英華在天竺有兩層利,一層實在的,一層理論的,後者宋既說要看工商,而細談時,他卻又轉到了另一個大話題上。

“輪臺大勝後,朝堂在御前熱議北伐事,陛下就問,我英華有沒有做好準備。大家吵了許久,然後發現,果然沒做好準備。”

宋既嘆道:“最要緊的一點,就是英華的經濟大策到底該走哪條路。若是北伐前沒議出個首尾,北伐後再拖上個大包袱,前路還不知有多坎坷。”

宋既說到的“經濟大策”正是這兩年國中各界正熱烈討論的話題,英華立國二十多年,東西交融,國民眼界也開了,新一代士子的思想也轉變了。以段國師的三代新論為基礎,英華現在也確立了“經濟為國家命脈”的理念。

可理念一致,方向卻有了差別。基於對英華國情和寰宇大勢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立場的取捨,目前英華國內的“經濟學界”分化出三種思想,使得英華經濟大策正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第一種思想強調“賣”,其實也就是把歐羅巴的晚期重商主義直接搬過來了,這種思想倡導多出口,少進口,透過貿易順差賺取金銀貨幣。這種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跟舊時代王朝,金銀等於財富的思想相當接近,也是大多數非專業經濟人士的看法。

英華立國之後的經濟大策也基本以此為據,尤其是在推行金銀復位制的信用貨幣之後。為了穩定金銀比價,增加存金量,不僅直接管理黃金生產。嚴控黃金消費,還在國際貿易上施行“入金出銀”的政策。

但這種思想只是在外貿上適用,國內問題就難以涵蓋到了。因此第二種思想強調“產”,認為國家不應把目光只盯在商業上,而該多放在生產上,財富不是金銀,而是產出的貨物。

第三種思想跟第一種思想唱反調,同時又是第二種思想的延伸。一些以段國師新三代論為武器重讀歷史的經濟學家就認為,買東西的**和能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