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做君子當言而有信,人如此,國家更當如此,在我國處於外交危機中之時,正是俄法兩國聯合起來幫我國打破了這一疆域,頗使英國作出了極大的退讓,使得帝國真正成為一個經濟和政治上的自由獨立之國。德國有機會幫助我們,但你們沒有這麼做,現在這時才決定彌補,恐怕是無濟於事了。當然,我還是承諾不會在直接的軍事行動上和德國發生衝突,中德原有的軍事合作依然有效,包括兩事情報部門之間的其他合作約定。”
辛裡平愈發感到為難,他知道華皇一貫是那種說話算話的人,即便不簽署任何紙面上的協議,只要他開口同意,99%都會最終變成現實。
據說這就是俄國沒有簽署實際協約,只是在華皇同意日後將旅順軍港繼續租借給俄軍,俄國就迫不及待的將大量軍事物資租借給東北軍的原因。
從現在看來,肯定是在俄法出面舉行天津談判之前,華皇就已經和俄法特使達成了協議,所以即便德國以強硬的礀態拒絕放棄在華特權和租借地時,中國內閣外相也沒有過多的激烈的舉措和進一步談判的意願。
換而言之,真是一切都為時已晚。
如果德法俄真的開戰,只要中國陸軍宣戰,德國在亞洲就將徹底遭受全面的重創,別說屆時不可能出兵到亞洲,就算可以出兵,面對中國中央陸軍的實力,德軍不遠萬里抵達中國也難以實施大規模的正面戰役。
辛裡平覺得這一切都糟糕透頂,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提醒德國,要防止新的中華帝國倒向俄法陣營,德國上下卻根本不當一回事。
沉默良久,辛裡平只能感嘆道:“陛下,這真是太糟糕了。雖然您的承諾一貫是有效的,但我很難相信在德奧同盟和俄法同盟開戰之時,您會不對德國宣戰?”
宋彪也沉默了片刻,回答道:“這一點,我恐怕確實不能給予你任何保證。即便我不想宣戰,這個國家也不會同意,其實我來說一句難聽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不是因為我國和我有意要同德國為敵,你和德國總理霍爾維格閣下都應該很清楚。我從入主東北之時就是非常偏向於德國和親德國的人,極力促成和德國的經貿、軍事往來。可悲的是德國根本無視這一點。也根本看不起中國和中國人民,為了原本就不正當的在華特權和利益,惡意將我國推往俄法同盟,事情到了這樣的地步,你們還能指望我做什麼呢?”
辛裡平則道:“陛下,不管怎麼說。國際間的條約協議還是要遵守的,既然我國和貴國簽署了協議,就應該很好的執行下去,這是我國對此的一個基本態度。”
宋彪道:“換而言之。德國認為我國要想取締這些欺霸條款,我們就必須透過戰爭奪回來是嗎?看,這不就是你們想要的嗎?”
此時的辛裡平已經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
再一次的沉默片刻後,他只能再和宋彪強調道:“陛下,我國現在確實是可以提前歸還租借,以及放棄在華的其他特權,同時提供一筆長期的低息貸款,以及充裕的技術扶持和援助政策,只需要您放棄和俄法締結同盟的協議。”…;
宋彪已經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大國之間的外交工作不是三言兩語和私人關係就能處理的,帝國中央內閣政府為了和俄法達成支援條款。已經和俄法兩國付諸了長達半年的談判。
即便雙方都有足夠的意願締結準軍事同盟,這種談判也是異常複雜的。
現在的談判情況已經是非常好了,宋彪不相信德國還願意提供如此優厚的條件,特別考慮到德國人的傲慢,即便德國也願意給予同樣的條件,不僅談判週期更長,而且中國還必須加入德奧同盟,這更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
隨著世界殖民地已經被分刮乾淨,資本主義帝國掠奪方式逐漸從殖民佔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