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一年可以有27萬元利息的人,銀行裡至少有四五百萬元存款,結果免稅,而一個打工的人,一年才賺十幾萬元,就要繳稅,這樣合理嗎?又如證券交易所得不課稅,土地交易以低於市價甚多的公告現值課稅,也是對有錢人最有利。因為“那是真正最有錢的人在玩的東西,”陳永清開玩笑地說,綜合所得稅課不到資產利得稅,乾脆改名為“薪資所得稅”,“薪”還應該改為辛勞的“辛”。《天下雜誌》2000年1月刊,//�cw��tw。
一向活在“臺灣錢淹腳目”自豪中的臺灣人,突然間有貧窮的危機感。它不只是一種感覺(根據《遠見》雜誌的獨家調查,有65�4%受訪上市、上櫃企業的人資主管或專員,開始有貧窮的危機感出現),也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例項。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調查也發現,社會新鮮人平均薪資在1999年開始呈現低度成長。相較於1998年,大學畢業生在1999年更出現8�11%的負成長。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臺灣中產階層(3)
人力資源協會指出,現在新進人員的起薪都被壓低,基層人員如行政、助理級的工作都降了20%(2002年和1999年相較)。高科技人員薪資比較抗跌,電子工程人員降了10%。“現在只有頂尖大學、最尖端的人才,比較高抗跌,”張瑞明說。未來,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與期待勢必要降低標準。無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高階主管,未來不再是年年調高薪資的時代是可以確認的。影響最大的就是社會新鮮人和高階主管。薪資雖減,放眼周圍,臺灣的物價卻仍然很高。以1982年為基期(=100),2001年的房價指數為456�1,也就是成長了356�1%;物價指數從1982年的100上升到2001年的145�5,也就是成長了45�5%。可是薪資卻似乎回到20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水準。譬如20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起薪約17000元,現在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約22000元,也不過成長29�4%。莊淳雅、魏棻卿、林美姿:《擋不住的貧窮壓力》;臺北:《遠見雜誌》2002年10月號。
3�由數字看相對貧窮
相對貧窮可以是一種對現狀與未來的感覺。由於加薪的幅度慢,甚至連連遭到減薪或失業,所以上班族開始有貧窮的感覺,甚至想到未來如果沒有規劃好,還可能會愈來愈窮。相對貧窮也可以是一種比較前輩在一二十年前生活的感覺。過去物價比現便宜,房租、房價也比現在便宜,可是一個社會新鮮人所領的第一份薪水,卻跟一二十年前差不多。所以相對而言,也有貧窮的感覺。相對貧窮也是一種社會貧富落差加大所造成的感覺。淡大未來學研究所教授陳建甫指出,五年前他就預估隨著社會結構和產業變遷,貧富的差距會擴大,但沒想到“這兩年內,這個長期的趨勢在短期內就迅速惡化。事實上,臺灣因為貧富差距所產生相對貧窮的社會感覺也在擴大中。”莊淳雅、魏棻卿、林美姿:《擋不住的貧窮壓力》;臺北:《遠見雜誌》2002年10月號。
這些現象包括七成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部分行業新人起薪還比十年前低;助學貸款申請人數大增;有貴族雙語小學,但也有很多小學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家長無力負擔,小留學生回流臺灣;長期失業家庭舉家自殺;高學歷卻沒工作,因家人貧病鋌而走險。貧窮可以是絕對或相對的。如果一個人連購買生活必需品最起碼的收入水平都達不到,就視為絕對貧窮。個人收入少於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一半的人,算作相對貧窮。同上引文。
臺灣高低所得差距逐漸擴大,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主計處的調查結果,2001年平均每戶每月可支配所得為72000元,較上年減少2�6%。如將家庭依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