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中的作用正日漸明顯,但由於其自身並沒有獨特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生活模式都是對上層階級的竭力模仿。美國許多高層管理、行政、專業、知識與官僚階級的成員都來自承載鄉村文化與道德傳統的階層,大學教育的經歷成為他們新生活方式所賴以形成的源泉,他們已經拋棄其父母所在階層的行為準則;很清楚的一點是,美國大學文化與這一文化的載體——大學教授已成為形塑新中產階層生活方式模式的極為重要的部分。因為作為上流校園文化的載體,大學教授在繪畫、文學、詩歌、音樂與戲劇等方面有著別人所不具有的優勢——這些都是他專業的一部分,因而他們對傳統文化有著絕對的壟斷。大學已經成為中產階層及其後代的新文化消費與休閒方式的打造中心。Joseph Bensman and Arthur J� Vidich; The New American Society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71); Cf� Vidich,ed�,op�cit�保羅·福塞爾則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及外貌、言談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挖苦美國中產階層一味追求的“品味”與“格調”,認為他們在盲目模仿上層趣味的同時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低俗品味,暴露了對自身地位的焦慮與恐慌。他們唯恐自己資本的欠缺被他人窺破,因此總是處心積慮地要在各個方面表現出自己的不俗品味來。福塞爾,同前引書。

相對於國外成熟中產階層的地位焦慮之感,中國新中產階層正陶醉於自己與西方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的親近與瞭解上而洋洋自得。他們從國外中產階層身上看到了更加光明的前途,也明確了自己努力的目標與方向,這目標正激勵著他們為實現生活的夢想而不懈地奮鬥。他們所推崇的不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更偏向於西方。西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和價值標準成了人們推崇與追隨的榜樣,任何事物一旦沾上了歐風美雨,都似乎立刻顯得高雅了起來。這種情形已經招致人們的一些批評。一位建築評論家就曾撰文批評中國房地產業盛行著的三大流俗,第一位的就是“媚俗”,其典型表現即在於“歐陸風格”。他舉例說,在上海金茂大廈舉行國際招標時,那些來自歐洲的建築師們就被“歐陸風格”難住了,因為他們只知道“希臘古典”、“羅馬古典”、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等源於歐洲的建築風格,卻不知道什麼是“歐陸風格”。這位建築評論家認為,國人所崇尚的所謂“歐陸風格”,大抵就是西方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的殖民地風格,但在目前的中國,它原先所具有的殖民成分已為時間所濾去而成為國人喜聞樂見的建築形式。賀承軍:《房地產界三大俗》,《社會學家茶座》2003年第2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第107頁。網上也有文章諷刺所謂“國人的九大中產趣味”,其中赫然在列的就有星巴克與LOGO以及聽《拉德斯基進行曲》時的掌聲。此文這樣調侃所描述的中產趣味:(1)陳逸飛產品,足跡遍佈時尚和流行文化的諸多領域;(2)餘秋雨散文,旅行、懷舊、格調、煽情的中產趣味主要元素基本上都具備了;(3)懷念羅大佑,步入中年的懷舊群體的青春騷動;(4)王朔酷評,“躲避崇高”的“無知者無畏”精神;(5)組私家車隊去西藏、“迴歸自然”,“迴歸”成了炫耀與炒作,多少有點小人得志;(6)看王家衛、周星馳,庸俗、通俗成了前衛、藝術與文化;(7)“……主義”,吃喝拉撒全套上了文化的名頭;(8)星巴克與LOGO,因為它們的洋出身,連帶著說的人都身份不同了起來;(9)聽《拉德斯基進行曲》時的掌聲,現場的鼓掌,體現出我們這些第三世界觀眾身上原來竟也流淌著跟歐羅巴皇室、顯貴們同樣的血液。//lady�163�/item/020326,2002年6月5日。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