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而埋沒的。看看在我們的歷史上起作用的人,看看維繫文化發展的人,看看推動事情進展的人,大多數還是透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雖然也有過左宗棠那樣的從舉人而一躍成方面大員的人,但是,這樣的人不過是特例而已。而且,在此之前左宗棠,早已是天下聞名,而那種破格也是特定情況下自救的要求。這件事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只要你有真才,你是不會被埋沒的,終究會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像夜晚的月亮,照亮整個夜空。

左宗棠傳奇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自稱今亮。為人秉性良實,倜儻耿介,意氣豪邁。其功名雖只是一舉人,但經綸滿腹,才氣縱橫,頗得天下名士推許。

對話林則徐

道光二十九年,林則徐因為生病,從湖南迴福建養病,路過湖南。途經長沙的時候,特地派人到左宗棠的柳莊,請左宗棠面談。在湘江的船上,林則徐與左宗棠抗談今昔,通宵不眠,直到雞鳴天曉,雙方才依依惜別。林則徐為之傾倒,認為左宗棠是絕世奇才。

結交陶澍

陶澍,湖南安化人。少年得志,功名順遂。二十五歲中進士,以後歷任地方要職,晚年官至兩江總督。

道光十七年,左宗棠主講醴陵淥江書院,陶澍總督兩江,到江西閱兵,順路回家省墓,經過醴陵。左宗棠為之書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為之激賞不已,當即將左宗棠請來,兩人從學問而國事,從鹽政而海運,兩人暢談竟夕。陶澍不顧左宗棠與自己相差三十多歲,與之結為忘年交。後更以家事相托,結為兒女親家。

天下聞名

左宗棠在做湖南巡撫幕僚期間,因與路過長沙的帶兵入川總兵樊燮發生矛盾,雙方各自運用自己的關係互相彈劾,最終樊燮被朝廷革去總兵職位。左宗棠卻在這一過程中天下聞名。其中潘祖蔭的兩句話完全說明了左宗棠的地位——“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咸豐皇帝為之動容,經過了解,將左宗棠調出湖南,奉旨跟隨曾國藩襄辦軍務。

自創楚軍

咸豐十年,圍困金陵的江南大營被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攻破,清廷經營多年的天京之圍全面崩潰。由於戰爭的需要,也由於左宗棠的大才,左宗棠開始自募兵勇,獨樹一幟,建立楚軍。左宗棠帶兵不久,就在江西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幾年過去,被授予閩浙總督,成為由舉人而總督第一人。

/* 21 */

《人道》 第二部分

世界上到處是有才華的窮人(2)

領兵西征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餘部後,同治五年八月,左宗棠接替楊嶽斌,調任陝甘總督。謀求平定西北叛亂。在胡雪巖的幫助下,開中國借洋債之先河,左宗棠兵精糧足,武器先進,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將西北的三大叛亂分子一一平定,併為改簽《伊犁條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浩強:《曾國藩》)

對於你的第二句話——“世界上到處是有才華的窮人。”我想下這個定義的人,一定是對才華的概念限制得比較窄,將某一類特點看做是才華,將具有某一類特點的人都看做是有才華的人,而將其他一些特點排除在外,從而人為地在才華的概念上就犯了自己的錯誤,也因此才有這樣一個錯誤的判斷和結論。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開風氣之前,這種看法和觀念可能會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讀書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實現自己目的的手段,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有這樣一條華山絕徑讓普通老百姓出人頭地,自然就顯得讀書的高貴,順帶使得讀書出來的人高貴了。那時候的秀才,是有功名的,見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