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戲班的演員和經勵科都與之相交甚厚,很買孫蘭亭的賬。

後來,孫蘭亭等人收購了位於牛莊路“更新舞臺”,改名“中國大戲院”,孫是最大的股東。馬連良對他非常信任,基本上不與他談“公事”,知道孫蘭亭是重信義、講交情之人,不會讓自己吃虧。就一直在“中國”演出了,二人合作了多年。馬在孫的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孫對馬的形象也極盡竭力維護之能事,不允許有絲毫的破壞,有時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1948年李萬春出獄後到上海“中國”演出,李要唱《張文祥刺馬》,孫蘭亭說:“不行,馬先生剛走,你唱這戲對他不吉利。”把李萬春弄得哭笑不得。

孫蘭亭本人又是一位“公關”高手,對應名角自有一套辦法,他有一套“四大名妻”攻略法,是與四位大角談公事的真經。這四位分別是:梅(蘭芳)太福芝芳、馬(連良)太陳慧璉、周(信芳)太裘麗琳、俞(振飛)太黃蔓耘。這“四大名妻”又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梅太、馬太不參與“公事”商議,但二人對梅、馬有極大的影響力。孫蘭亭來到梅宅先“伺候”梅大奶奶,陪她打“羅宋”牌,關心一下“小九”(梅葆玖)的戲,再與李八爺談“公事”。與馬家雖無須多談公事,但戲碼的安排也重要。馬三奶奶最愛聽別人盛讚馬連良,孫就常帶來“好訊息”。南派的周太、俞太直接管“公事”。黃金大戲院曾有兩句笑話,“周太前臺到,經理雙腳跳”。她有文化,計算精明,根本鬥不過,孫蘭亭對她採用“哀兵法”。俞太認為俞振飛太好說話,常被人欺負。既然唱了戲,包銀、牌子都要爭,孫對她多采取“順從法”,他知道俞府是書香門弟,要求也不會太過分。

孫本人又熱心公益,積德向善,大世界旁邊的“慈幼醫院”每年的電臺演唱籌款、募捐活動都是孫的總提調,為醫院籌集了大量的經費,用於幫助前來看病的窮人,是上海戲院界的“大能人”。由於操勞過度,慈幼醫院的院長給孫看過病後,警告他說,再不休息,血管有可能爆裂。於是馬連良在孫蘭亭的陪同下,於1948年11月初離滬赴港。

圖片說明(按圖中順序)

1. 馬崇仁與新娘滿羨懿(中)及伴娘馬靜敏在婚禮中

2. 為慶祝抗戰勝利,在電臺演唱《戰蒲關》;左起李少春、譚富英、馬連良、尚小云、王幼卿

3. 馬連良、梅蘭芳合演《探母回令》

4. 《四進士》中馬連良飾宋士傑。舞臺上成功地塑造了助人打贏官司的宋士傑,而臺下的他卻“官司”纏身

5. 《陽平關》中馬連良飾黃忠,這是在瀋陽為“回中”義演時所攝,也是他最後一次上演此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章 藝海沉浮(9)

6. 《打魚殺家》中馬連良飾蕭恩

7. 馬連良贈送鼓師喬玉泉的《臨潼山》劇照,馬連良飾李淵

8. 馬連良木刻像

9. 參演“杜壽”的主要演職員(由左至右);前排:汪其俊、孫蘭亭、劉連榮;中排:姜妙香、周信芳、梅蘭芳、譚小培、筱翠花、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李少春;後排:郭效青、姚玉芙、葉盛蘭、林樹森、芙蓉草、馬富祿、袁世海、葉盛章、馬治中

10.《群英會》中馬連良飾魯肅

11.“還債演出”的廣告

12.病中的馬連良

13.目前仍位於上海牛莊路的中國大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