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子繼位的正確開啟方式(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是一怔,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輕聲嘆了一口氣。
沒想到自己還是先一步離他而去了,標兒和雄英竟也遭遇不測,獨留重八一人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
永樂年,已經登基數年的朱棣也面露懷念之色,大哥,不知道你是否會責怪我呢?
可是建文小兒欺人太甚,我朱棣從未後悔過舉兵靖難!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訓》中寫過“務以嫡臨君位”,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嫡子繼承皇位。】
【當長子和長孫相繼離世之後,朱允炆自然成為了繼承人的有力人選。】
【其實老朱選擇朱允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允炆從小就聰明好學,極其孝順,父親朱標離世後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還安慰他要顧惜身體。
【而且朱允炆也繼承了朱標仁厚寬慈的性子,對朱八八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宛宛類卿?】
洪武年,朱元璋這邊手忙腳亂的給皇后太子檢查完身體後,也暫緩心緒繼續聆聽天幕解說。
聽到朱允炆的表現,朱元璋頗為欣慰,這孩子聽著是個好的,與標兒如出一轍。
其他皇子:???
永樂帝朱棣:哼!裝模作樣!
【於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正式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繼承人。】
葉楚話音一轉:【然而朱允炆年紀尚小,羽翼尚未豐滿,不似朱標能夠鎮住朝中的開國功臣。】
【為了更好的肅清朝堂蠹蟲,也為了給好孫子鋪路,一場自上而下的清洗開始了。】
【震驚朝野的藍玉謀反案發生了,株連無數勳貴侯爵,朝中重臣,僅列入《逆臣錄》中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殺,這也為靖難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禍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藍玉已經跪下請罪,連聲喊冤,殿中一片肅穆,大臣們都戰戰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點到自己。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閻王點名啊!
朱元璋沒出聲,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為太孫鋪路的意思,這其中有沒有隱情自己現在也不知。
謀逆?他們也敢!
還是先把人關押起來,叫錦衣衛去查探一番,順便給朝中這些酒囊飯袋一個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聲:“先把藍玉下獄審查,其餘人暫不追究,不過朕要提醒你們,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則別怪朕不留情面!”
【那很多觀眾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統繼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鋪平道路,第三坐擁百萬大軍,朱允炆到底是怎麼把皇位搞丟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為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嗎?】
各朝各代,心裡蠢蠢欲動的藩王被澆了個透心涼: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貞觀年間,李世民也和大臣們津津有味地探討起來。
尉遲恭說道:“若要戰勝擁有百萬大軍的朝廷,起碼也得有數十萬兵力吧?”
李世民點點頭,“藥師認為呢?”
李靖遲疑著開口:“若是人數太少,要想謀反成功難度太大。但聽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這個藩王朱棣手裡並沒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慮:“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實力,只怕自身在軍事上也是天賦異稟啊!”
洪武年間,大臣們也是暗自議論。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鎮邊疆就算有本事抽調所有兵力,對於百萬軍隊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並且允炆是我老朱欽定的繼承人,恐怕地方軍隊也不會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