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裝瘋之前,朱允炆派遣工部侍郎張昺(bing)與都指揮使謝貴駐紮北平掌控邊軍,並調走了原本屬於朱棣管轄的軍隊。】

【不得不說,此時朱允炆對於自家皇叔還是頗為警惕的,但由於朱棣豁出臉面裝瘋賣傻,居然真的讓朝廷放鬆了警惕。】

【直到燕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向朝廷告密朱棣裝瘋之事,導致朱棣被發覺。於是在七月初四,張昺、謝貴二人人奉朱允炆密詔帶兵包圍了燕王府。】

【不過幸運的是,朝廷這邊也有朱棣的支持者提前告知了朱棣此事。但是雙方軍力差異過於懸殊,就算提前知道了訊息,仍然是九死一生的一場博弈。】

【在被圍困府中之後,朱棣假意受降,捆縛了所有燕王府的官僚,請張、謝二人進府查驗。】

【說時遲,那時快,事前埋伏好的死士一擁而上將剛剛踏入王府的二人還有府中叛徒一同擒獲處決了。】

葉楚接著說道:【那這裡觀眾們可能就要疑惑了,朱棣說自己願意受降這兩人就輕易地信了嗎?】

【這是因為先前被削的五個親王的先例在前,任誰也沒想到他朱棣真敢起兵謀反。】

洪武初年,朱元璋還是看朱棣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哼!你倒是膽子大!”

朱棣暗暗吐槽:膽子不大就被大侄子給終身圈禁了。

洪武末年,朱允炆咬了咬牙,這兩個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朱棣敢說他們也敢信!

【當天夜裡,朱棣帶領八百勇士攻下北平九門,完全控制了北平城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口號指責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起兵誅討。】

洪武初年,朱元璋皮笑肉不笑的說:“朕記得《皇明祖訓》裡好像說的是要皇帝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吧,你倒是給自己找個好藉口。”

小朱棣摸了摸腦袋“嘿嘿”一笑:“我這也是為了大侄子好嘛!那些個文臣明顯就是不安好心!”

朱元璋冷哼一聲,沒有說話。

【起兵後僅僅數日通州、遵化、密雲等主動歸附朱棣,五日之內朱棣率大軍接連攻破薊州和居庸關,掃平了大本營附近的危患。】

【在戰爭開始後不久,為了防備寧王朱權從後方偷襲,加之朱棣的兵力實在太少,他自然而然將主意打到了這位鄰居的身上。】

寧王朱權:?

【而遠在京都的朱允炆也收到了自家皇叔造反的文書,立即祭告太廟,貶朱棣為庶人,決定起兵討伐燕王。而此時寧王朱權同樣也進入了朱允炆的視線裡。】

寧王朱權:??

【朱權作為頗受朱元璋喜愛的幼子,封地在今天的內蒙古,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麾下更有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並且與朱棣自小交好。】

【朱允炆害怕寧王與朱棣聯合謀反,下令命朱權還京,並削減朵顏三衛。】

葉楚促狹一笑:【不過無論寧王有沒有謀反之心,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朱棣在後來的戰爭中謊稱深陷困境前來求救,一人騎馬入城,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請求朱權代為起草奏章請罪。然後在寧城居住數日,朱權以誠相待毫無防備。】

【然而他的好四哥朱棣,已經悄悄派自家精銳部隊埋伏於城外,並派人混入寧城內部,暗中勾連即將面臨削減的朵顏三衛軍官。】

寧王朱權:???哥們跟你心連心,你在這玩腦筋!

【一切就緒後,朱棣告辭離去,傻白甜朱權到郊外給他餞行。不想伏兵一擁而上,擁堵著朱權及王府眾人一路向松亭關而去,進入了北平,就這樣寧王被趕鴨子上架加入了謀逆的隊伍。】

寧王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