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洪武五年六月(第1/3頁)
章節報錯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歷經磨難建立大明王朝,深知民間疾苦,致力於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對朝堂諸事有著絕對的決策權。
李善長:明朝丞相,輔佐朱元璋多年,熟悉政務流程,在朝堂上威望頗高,參與各項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足智多謀,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的見解,常能從長遠角度為朱元璋提供建議。
馮勝:徵西將軍,戰功赫赫,此次西征甘肅取得勝利,歸朝後向朱元璋彙報戰況。
趙孠堅:吏部尚書,負責官員任免、考核等事務,此次受命前往山東賑濟災民,歸來後向朱元璋覆命。
毛驤:羽林衛指揮使,負責皇城守衛及軍事行動,此次領命捕逐倭寇。
海淵:戶部尚書,後調任福建行省參政,熟悉國家財政與民生事務。
禮部尚書陶凱:負責禮儀、祭祀、科舉等事務,主導後宮內官制度裁定、公主府第定製以及婚喪儀物詔定等事宜。
第一幕:朝堂初議
場景:奉天殿內,莊嚴肅穆,雕樑畫棟,金磚鋪地。龍椅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群臣。
旁白:洪武五年六月,丙子朔日,朝堂之上,諸事待議。
朱元璋(聲音洪亮,打破寂靜):“眾愛卿,今日朝堂,先議中都兵馬指揮司分司之事。此司設於中都,中都乃我大明重要之地,諸位以為,這兵馬指揮司分司該如何運作?”
李善長(率先出列,拱手行禮):“陛下,中都作為我朝重要據點,設定兵馬指揮司分司,可有效維護當地治安,保障百姓安居樂業。此司應嚴格選拔人才,加強巡邏,確保中都萬無一失。”
劉伯溫(輕撫鬍鬚,微微點頭):“李丞相所言極是。中都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戰略地位重要。兵馬指揮司分司不僅要維護治安,還應與周邊衛所協同,以防不測。”
朱元璋(微微頷首):“好,此事就依二位所言,務必辦好。”
第二幕:宦官禁令
場景:奉天殿內,氣氛依舊莊重。
朱元璋(神色嚴肅):“近日,朕聽聞宮城內宦官行為多有不端,此風不可長。朕已定下宦官禁令,對其相罵、鬥毆、辱罵毆打奉御等行為,依情節輕重,施以笞刑、杖刑;心懷惡逆者,凌遲處死,知情不報者斬首,舉報者賞銀三百兩。眾愛卿以為如何?”
李善長(面露贊同之色):“陛下此舉,實乃英明。宦官身處宮廷,其言行關乎宮廷秩序與皇室威嚴。此禁令一出,必能整肅宦官風氣。”
劉伯溫(沉思片刻):“陛下,禁令雖好,但還需加強監管,確保執行到位。可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監督宦官行為。”
朱元璋(點頭同意):“劉伯溫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司禮監負責監督執行,若有違者,嚴懲不貸。”
第三幕:後宮制度
場景:奉天殿內,禮部尚書陶凱出列。
陶凱(恭敬地):“陛下,禮部已具陳周、漢、唐後宮內官制度,然陛下認為古制設官過多,臣等重加裁定,最終定設六局一司,包括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和宮正司,並規定了各局司的品級、職責及所屬人員的具體分工。”
朱元璋(仔細聆聽後):“如此甚好。後宮制度關乎皇室穩定,各局司要各司其職,不得懈怠。陶愛卿,你要確保各宮官嚴守職責,不得干預朝政。”
陶凱(領命道):“臣遵旨,定當悉心安排,確保後宮秩序井然。”
第四幕:賑濟之責
場景:奉天殿內,趙孠堅從山東賑濟歸來,跪地覆命。
趙孠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