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洪武九年二月(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一幕:朝會定策
時間:洪武九年二月某清晨
地點:應天府皇宮奉天殿
場景:奉天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內香菸嫋嫋,巨大的硃紅立柱矗立兩旁。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文東武西。殿上,明太祖朱元璋高坐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
朱元璋(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朕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要商議王府官員設定一事。如今我大明初定,各王府規制需更加完備,方能彰顯皇室威嚴,穩固江山社稷。”
旁白:應天府,作為明朝的都城,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這裡匯聚了天下英才,承載著王朝的興衰榮辱。皇宮內的奉天殿,更是舉行重大朝會、頒佈政令的核心場所,每一次朝會,都可能決定著國家的走向。
李善長(出列,恭敬地拱手):“陛下聖明。王府官員的設定關乎皇室體面與地方安穩,臣以為當慎重考量。”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看向吏部尚書):“你且說說,朕欲在王府設定典膳所典膳正、副各二人,司醞二人,典寶所典寶正、副各二人,此安排愛卿覺得如何?”
吏部尚書(上前一步,神色恭敬):“陛下,典膳所掌管王府飲食,典寶所掌管王府珍寶,各司其職,此安排甚是妥當。只是這些職位人選,需得謹慎挑選,務必忠誠可靠、德才兼備之人。”
旁白:朱元璋設定這些王府官職,有著深遠的政治考量。典膳所負責飲食,關乎王府的生活起居;典寶所掌管珍寶,涉及王府財物安全。這些職位的設立,不僅能規範王府的管理,還能加強皇室對地方藩王的控制,確保皇室血脈的安穩。這背後,是朱元璋精心構築的統治體系,每一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以維護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劉伯溫(輕撫鬍鬚,微微皺眉):“陛下,臣有一言。設定官職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官員的考核與監督,以免滋生腐敗,禍亂王府。”
朱元璋(目光如炬,神色凝重):“伯溫所言極是。朕定會設立嚴格的考核制度,若有官員敢徇私舞弊、翫忽職守,定當嚴懲不貸!”
旁白:朝會之上,眾人圍繞王府官員設定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每一個建議,都承載著官員們對國家治理的思考。而朱元璋,作為最高決策者,在權衡各方意見後,做出最終定奪。這一場朝會,看似是簡單的官職設定討論,實則是權力的博弈、智慧的較量,也預示著明朝政治格局的進一步完善。
第二幕:王府議職
時間:同日上午
地點:秦王府議事廳
場景:秦王府議事廳內,裝飾雖不及皇宮那般奢華,卻也盡顯大氣。秦王朱樉坐在主位上,神色略顯焦急,下方坐著王府的幾位幕僚。
朱樉(眉頭緊皺,語氣急切):“父皇新頒旨意,要增設王府官員,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幕僚甲(拱手說道):“殿下,這或許是陛下對王府的重視,加強管理,對王府也有好處。只是新官上任,難免會有磨合之期。”
旁白:西安,作為秦王的封地,是明朝西北的重要藩鎮。秦王府在此地,肩負著拱衛西北、穩定邊疆的重任。朱元璋對秦王府官員設定的調整,不僅是對王府內部管理的加強,更是對西北局勢的重視,希望透過完善王府規制,更好地發揮秦王在邊疆的作用。
幕僚乙(微微點頭,補充道):“殿下,典膳所和典寶所關乎王府飲食與財物,這官員的人選可不能馬虎。若是有居心不良之人混入,恐生事端。”
朱樉(微微頷首,沉思片刻):“本王明白。只是這合適的人選,還需細細尋覓。諸位可有推薦?”
幕僚丙(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殿下,臣聽聞城中有一儒士,名叫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