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的黎明總是來得特別遲。

大周后獨自坐在棲鳳閣的窗前,望著遠處漸亮的天色。這座她生活了二十餘年的宮殿,如今已經收拾一空。曾經擺滿珍玩的架子空空蕩蕩,昔日繡滿花鳥的屏風也都被撤走,只剩下幾件簡單的傢俱,顯得格外冷清。

"娘娘,"小環輕手輕腳地進來,"華安公公送來了早膳。"

"讓他進來吧。"

華安端著食盒進來,卻見大周后還穿著昨日的衣裳,顯然一夜未眠。

"這是特意為娘娘準備的清粥,"華安將食盒放在案几上,"加入了一些安神的藥材。"

大周后看了看碗中的粥,淡淡一笑:"你們總是這樣貼心。"

她端起碗,輕輕吹了吹:"知道嗎?我第一次見到陛下,就是在御膳房。那時他還是太子,我是新入宮的貴女。他偷溜去御膳房要點心,正好遇到我在那裡學習膳食之道。"

華安恭敬地聽著,沒有插話。

"那時的御膳房比現在熱鬧多了,"大周后的目光變得悠遠,"各地進貢的珍饈,民間進獻的方子,還有那些御廚們比試廚藝的聲音"

她頓了頓,看向窗外:"二十多年了,一晃竟然這麼快。"

小環在一旁抹淚,華安也感到一陣酸楚。誰能想到,那個曾經繁華無比的建康宮,如今會是這般光景。

"你知道嗎?"大周后忽然說,"陛下其實一直都知道會有今天。"

華安一愣:"娘娘此言何意?"

大周后放下碗,從袖中取出一封舊信:"這是十年前他寫給我的,那時我們剛剛失去北方的領土。"

她展開信紙,已經泛黃的紙面上,李煜清秀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觀史可知興替,看棋可悟人生。江山非一姓之有,本是白雲過崗,流水入海。但願我二人在這亂世之中,能護一方黎民,保一縷文脈"

"從那時起,"大周后輕聲說,"他就開始準備了。御膳房裡那些獨特的配方,不只是為了養生,更是為了在危急時刻救人。"

她看向華安:"這些年來,那些突然痊癒的大臣,那些化險為夷的死士,其實都是因為這些配方。"

華安心中一動,想起昨夜在密道中發現的《食醫雜錄》。

"但最重要的不是這個,"大周后繼續說,"陛下這些年在民間設立的義莊、藥局,表面上是為百姓提供醫食救助,實際上是在佈置退路。"

她起身走到窗前:"你可知道為什麼這些日子宮中的人紛紛離去,卻很少有傷亡?因為他們都得到了暗中的幫助,有人給他們指引道路,提供盤纏。"

華安恍然大悟。難怪這段時間,無論是宮女內侍,還是大臣家眷,都能平安離開建康。原來這一切都是李煜早已安排好的。

"陛下他"

"他是個好皇帝,"大周后的聲音有些哽咽,"只是生不逢時。若是太祖在世,見到他這般為民著想,想必也會欣慰。"

"娘娘,"小環突然從外面匆匆進來,"趙慶帶人來了!"

大周后神色不變:"讓他們進來吧。"

轉頭對華安說:"你先退下,記住我方才說的話。"

華安剛退到屏風後,就聽見趙慶諂媚的聲音傳來:"娘娘,臣是奉旨前來請安的。"

"奉的是哪一位的旨意?"大周后語氣平淡。

趙慶一時語塞,隨即陪笑道:"娘娘說笑了。只是聽說娘娘這幾日都在服用一些特別的膳食?"

"有何特別?不過是些養生的食材罷了。"

"那個"趙慶猶豫片刻,"娘娘可知道御膳房有一本秘傳的食譜"

"你是說《食醫雜錄》嗎?"大周后打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