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訊,多鐸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心中暗忖:夏軍先是派人刺殺李際遇,致使其部眾群龍無首;

而後派人聯絡這些降軍,妄圖策反;

之後,殺掉自己留在城中的兵馬,再棄守洛陽,這環環相扣的計謀,這般有條不紊的調兵遣將,著實令人膽寒。

此刻,他恨不能立即將那罪魁禍首夏軍周雲千刀萬剮,

可他也明白,當下殺掉周雲不過是意氣用事,並不現實,然而,心中的不甘卻如潮水般洶湧澎湃,難以平息。

當多鐸的清軍趕到洛陽城時,除了自己的騎兵隊伍,城中竟無一名守軍,迎接他們的,是麾下近五千顆死不瞑目的頭顱。

多鐸怒不可遏,破口大罵周雲卑鄙無恥,卻全然忘記了自己前些時日殺掉的那七千手無寸鐵的大順降軍。

正當他氣得暴跳如雷,準備引大軍追擊而去時,耿仲明匆匆趕來,將其阻攔。

耿仲明勸說道,孔有德帶領的紅衣大炮等火槍兵還在後面趕來,大軍一路奔波,人困馬乏,急需休整。

冷靜下來的多鐸思索片刻,很快採納了耿仲明的建議,傳令大軍就地紮營休息。

自己則趕忙寫好摺子,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奏報給兄長攝政王多爾袞。

此時,反正降軍在陳金斗的引領下,退往登封與周雲親率的中路軍勝利會師。

周雲早在接到方雲海的情報後,便吩咐歸德的李巖設法調集了一批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雖說陳金斗他們也攜帶了一些糧草,但周雲做事向來謹慎,為防萬一,還是做了周全的安排。

在迎接陳金斗一行人的時候,周雲更是擺出高規格的陣仗,親率眾人前出十里相迎,其誠意昭然若揭,令人動容。

周雲手下突然多出近二十萬兵馬,雖說他早有心理準備,可當陳金斗真把這事辦得妥妥當當。

那二十萬兵馬鋪天蓋地站在眼前時,周雲還是忍不住心頭一震,著實有些措手不及。

驚喜之餘,周雲雷厲風行,當即下令將陳金斗的署理右參贊頭銜中的“署理”二字去掉,讓他名正言順地成為正式右參贊,以彰其功。

同時,周雲立即著手將反正軍分成三部分。

他先調以於大忠部為首的五萬兵馬,即刻奔赴懷慶府於北路軍孫明遠麾下,聽從調遣,協助北路軍穩固防線!

其次調周如立等將領的十萬兵馬,留於自己的中路軍,一起駐守登封,正面抗擊來犯清軍。

最後,他讓申靖邦和姬之英二人各領三萬兵馬,火速前往山東、徐州,協助岳雲軍嚴守東北防線,防止清軍從東北方向襲擊歸德府。

周雲雖安排了反正軍的駐守,但並未對反正軍進行整編。

他心中明白,此時整軍並不合時宜,一是時間緊迫,根本不容許有絲毫耽擱;清軍如餓狼般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撲上來。

二是軍心未穩,反正軍還未與自己的夏軍協同作戰過,無互信的基礎,冒然整軍極易生變。

而當下又要全力應付清軍,因此其他的只能暫且擱置。

就在周雲在登封緊張有序地調兵遣將、排兵佈陣,準備迎接多鐸率領的大軍來攻之時。

在南陽府城中那氣勢恢宏的總兵府內,氣氛卻有些微妙。

前明戶部尚書、現夏軍使者侯恂,正靜靜地站在汝蔡總兵劉洪起的府內大堂中央。

大堂內,總兵府的文武官員分站兩排,一個個神色各異,目光都聚焦在侯恂身上。

劉洪起對周雲本就憋著一肚子氣,此刻看到曾經的朝廷重臣、這前明的戶部尚書居然也在為周雲效力,更是火冒三丈。

語氣中滿是揶揄地問道:“侯尚書,您當年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