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鄂爾多斯人不給虎墩兔太多猶豫的機會。

當他們來到虎墩兔的大營外,便開始加速前衝,見人就射,逼得虎墩兔不得不派出大軍應敵。

鄂爾多斯人與虎墩兔糾纏了半天后,便揚長而去,留下追兵在後面吃灰,以及罵罵咧咧的詞語。

對於鄂爾多斯的挑釁,虎墩兔這個“蒙古大汗”不得不下定了最終的決心。

不管是為了維護他的威名也好,還是解決部族的糧草軍需問題也罷,以及徹底征服蒙古右翼諸部,他都必須硬著頭皮前去迎戰。

看著虎墩兔漫山遍野的騎兵從西邊而來,同馬世龍在大營內望鬥上觀察的孫承宗,心裡不禁鬆了好大一口氣。

“終於來了!”

一旁的馬世龍出聲回道:“孫閣老,末將也該去迎敵了!”

“好,小心為上,不可輕敵浪戰!”

“是!”

回完,行了一禮後,馬世龍爬下了望鬥,率領已經在大營外等候的軍隊向飲馬河東岸走去。

常山窯那邊的土默特大軍,也同步行進到了馬世龍中軍的北面。

而鎮羌堡的鄂爾多斯與永謝布聯軍,也紛紛列隊上馬,與飲馬河東岸的明軍和土默特軍並列迎戰正從西面而來的虎墩兔大軍。

看著飲馬河對岸嚴陣以待的聯軍,虎墩兔停下了大軍行進的腳步,並紛紛開始列隊應戰。

來都來了,要是不打一仗就撤,那他林丹汗的面子可就丟盡了,也將很難在蒙古右翼立足。

不過,虎墩兔並沒有立刻派出所有大軍一窩蜂往上衝,而是先派出一萬先鋒軍嘗試進攻南面的鄂爾多斯與永謝布聯軍。

要是進攻順利,虎墩兔會繼續增派一萬,要是擊潰了南面的敵軍,虎墩兔就能乘勢切斷明軍的南逃線路,到時候明軍必將方寸大亂,之後再由他率領剩下兵馬過河收割戰場。

但三萬鄂爾多斯與永謝布聯軍也不是什麼草包,更何況是面對人數只有一萬的察哈爾軍隊。

所以,虎墩兔派出的一萬前鋒開始慢慢敗下陣來。

虎墩兔見此,馬上又增援了一萬兵馬,這才逆轉了戰場局勢。

身在方山北麓大營的孫承宗,馬上將留守身邊的祖大壽三千精銳騎兵派去增援南線的鄂爾多斯與永謝布聯軍。

祖大壽的騎兵可都是跟隨他多年的精銳家丁,在曠野上與蒙古人玩追逐戰或許不如蒙古人,但要是正面對敵,祖大壽的大軍可抵得上裝備遠遠不如他們的察哈爾五千軍隊。

南翼聯軍有了祖大壽的加入後,迅速穩定了戰局,雙方處於一種僵持階段。

與此同時,位於中路的馬世龍也吹響了進攻的號角,準備跨過淺淺的飲馬河,主動向河對面的虎墩兔中軍攻去,不給虎墩兔支援南翼的機會。

面對正前方正朝自己攻來的三萬明軍,虎墩兔看著明軍陣型與氣勢,便知道眼前的明軍並不好對付,他立即就知道了他之前的計策可能無法奏效。

對此,他馬上下令撤回去攻打鄂爾多斯與永謝布的南路軍,保護中軍的同時,也重新聚攏大軍。

但大軍放出去容易,撤回來可不容易,雙方正打得如火如荼,被死死咬住的南路軍壓根就無法快速撤回。

而且,要是倉促撤退,將會直接將後背讓給了對面的敵軍。

看著越來越近的明軍,以及還未撤回的南路軍,虎墩兔無法,只能再次派出一萬大軍前去阻擋明軍的腳步。

雖然明軍是步兵為主,但也有一萬的騎兵,而且走在最前面的是防騎兵衝撞的車兵,所以虎墩兔派出來阻止明軍前進的一萬大軍,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並且,要是走近了,混在明軍車陣內的弗朗機炮與虎蹲炮便會向他們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