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過長期擔憂的馬世龍,沉吟片刻後,說出了他認為合適的應對之法,“末將離開大同前,已經增派了一營兵馬前往玉林衛鎮守,有了這一營兵馬,外加之前的玉林衛與殺虎口守軍,起碼能守住虎墩兔的突然襲擊五到七天時間。

再考慮到蒙古人不擅長攻城,守個十天半個月應該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有了這十天半個月的時間,都不用騎兵過去,步兵都能走過去了!”

對於馬世龍的回答,孫承宗並沒有給予答覆,而是沉思著其它更好的應對之法。

馬世龍的辦法雖然奏效,但卻會讓大軍疲於奔命,而且到頭來,不僅不會立下什麼像樣的戰功,還很可能會損兵折將。

幾年前的柳河之敗,雖然天子沒有追究,但他孫承宗心裡那道關卻怎麼也過不去。

這次好不容易能得天子再次重用,他必須要把握好這次機會。

他的年齡已經不小了,打完這一仗,要是身體狀況不佳,只能辭官歸鄉了。

其他人見孫承宗一直皺著眉頭沒說話,便也很自覺地各自拿起千里鏡,掃視四周的地形。

時間約莫過去了一刻鐘後,孫承宗再次開口道:“繼續多派夜不收前往西面虎墩兔的必經之路哨探,同時也增派北面集寧海的夜不收數量,要是發現了虎墩兔大軍具體動向,戰後記頭功一件!”

馬世龍回道:“是,孫閣老!”

“另外,再將永謝布的一萬騎兵調去鎮羌堡支援鄂爾多斯部,避免鄂爾多斯部潰敗太快,也預防虎墩兔進攻殺虎口!”

“是!”馬世龍再次答道。

“再讓人去告知李嵩與張邦奇,讓他們密切注意殺虎口與殺虎口外的敵情,要是誰敢輕慢,軍法處置!”

“好,孫閣老!”

說完調兵之事後,孫承宗再次將話題回到瞭如何在飲馬河應敵之事上,“馬總兵,如何確保虎墩兔主動來攻打我們大軍?”

戰場經驗豐富的馬世龍回道:“孫閣老,我們在發現虎墩兔的大軍後,可派一支軍隊前去引誘,邊打邊退,最終引導他來此地!”

“派哪支軍隊?”

“土默特是蒙古右翼的首領,可令順義王派一支大軍前去襲擾!”

孫承宗略作思考後,便同意了馬世龍的建議:“可,中軍紮好大營了嗎?”

“營帳已經搭好,正在樹立外圍拒馬與挖掘陷馬坑!”

“好,我們下山吧!”

位於歸化城內的林丹汗,在聽說了鄂爾多斯與永謝布居然響應土默特卜失兔號召,準備一同來對付他,氣得他破口大罵。

罵來罵去,差不多都是圍繞著兩部都是背信棄義與不要祖宗的叛徒,殊不知正是因為他的暴力兼併,這才逼著兩部步土默特的後塵,投靠了大明。

至於未來與大明會如何,他們不管,目前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如何將虎墩兔驅趕出蒙古右翼地盤,他們才好繼續返回故地放牧。

大不了到時候趕跑虎墩兔之後,他們屁股一拍,帶著族人和牛羊重新返回大草原,大明只能在大同乾瞪眼。

也正是考慮到蒙古人的特性,孫承宗才堅持不讓三部牧民進入邊牆避難,而是放在了邊牆之外。

寧可選擇大同鎮北作為主戰場,也不要讓三部兵馬進入大同前往殺虎口。

兩百多年的世仇,哪是那麼容易說和好就和好的,說不定將虎墩兔一趕走,雙方之間又恢復了往日仇敵關係。

在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聚攏部民後,虎墩兔帶著四萬騎兵風塵僕僕地朝大同鎮而來。

得知訊息的孫承宗,馬上命令土默特順義王卜失兔派出五千騎兵,前往下水海與殺虎口外引誘虎墩兔。

雙方大軍在兔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