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69:劉備獻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青州此言何意?”公孫威冷聲問道。
這個計劃是他與帳下謀士商議數日得出的計劃,是良策,也是公孫瓚應對袁紹進攻的唯一辦法。
只有把百姓全部調走,留給袁紹一個空郡,才能勉強拖延他數年時光。
而這一點點的時光,對於公孫瓚來說極其寶貴。
有這數年的時光,他才能收拾掉劉虞高歡,秣馬厲兵,做好準備與袁紹展開爭奪河北之主的決戰。
“河間郡百姓安居樂業,兼之天氣寒冷,恐無意跟隨冀州長途跋涉進入渤海。冀州若使暴力強遷,是傷天和也。”
公孫威質問道:“看來青州為虛名而不願侍我父!威乃冀州刺史,肩負安民之責,怎麼做有傷天和之事?莫非青州以為,威把河間百姓帶入渤海後,便不管不顧任其生死?”
“某雖糧草不多,但也不至於如此!”說罷,公孫威一拍桌子,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情況這麼危急,老子苦思冥想才想出這麼一招,專門把你提拔起來輔佐老子,結果你小子不幹了?
那還不如讓田楷當青州刺史,能力是一回事,但他至少聽話啊。
劉備見公孫威動怒,趕忙說道:“冀州誤會。備受薊候大恩,自當竭盡全力侍奉,斷無二心。”
“備以為,我軍入敵境作戰,不明地理,難以知曉袁尚軍隊分佈,遷徙民眾事大,光動員便要花不少時光,備擔心貽誤戰機,被袁尚設法擊破。”
聽完劉備的擔憂,公孫威面色稍微緩和,略微思索後答道:“青州且聽吾計。我早已下令命高樂二縣的百姓準備遷徙,一聲命下他們便會動身。屆時青州於西部大造聲勢吸引袁尚注意,策應我軍。”
“待我軍轉移百姓完畢後,兩軍任務交換、故技重施,便能遷徙四縣民眾,亦無須擔憂袁軍襲擾。”
公孫威說完,魏仁浦補充道:“只是需提前招募好民夫,好保障軍隊後勤,繼續於河間作戰。”
看二人激情討論,劉備內心發苦。
遷徙百姓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對曹操來說很簡單,把刀架百姓脖子上,百姓馬上就能走,什麼家產啊耕地啊,統統可以捨棄。
但對劉備來說就很難了,把刀架百姓脖子上的事他做不出來。
人家在河間生活的好好的,憑啥跟你走?
尤其是那些地主大家,反抗肯定尤為強烈。不知要殺多少無辜之人,才能完成這項任務。
假以時日施捨恩德,或許可使百姓歸心,再加上戰亂這一關鍵條件,劉備才可使他們自願遷徙。
但公孫威的計劃分明是要求劉備迅速做好這件事,這可難到昭烈帝了。
既然辦不到,那就不辦。
劉備插進公孫威與魏仁浦的對話:“冀州計策極善,可袁尚年少便有才名,諸將勇而多謀,難保不會看出冀州的計策。”
“袁軍假意撤退,待我軍轉移百姓時突襲,我軍唯有一敗。”
劉備說完,二人停止討論,細細思量起劉備的話語。
見唬住二人,劉備繼續說道:“依備之見,不如示敵以弱,誘其出擊,集中力量殲滅袁軍有生力量。”
“其無兵可用,我軍便能於河間各縣站穩腳跟,緩慢轉移百姓,一來可降低民眾反感,二來不需擔憂袁軍突襲,是為上策。”
帳中之人平均統帥八十好幾,一聽就差不多能判斷出計策的好壞。聽聞劉備的計策,他們具眸中一亮,心道或許可行。
公孫威拍掌:“青州真乃我軍棟樑!”
範質追問道:“袁尚謹慎,輕易不會出兵。質不知該如何誘敵。”
劉備說:“亂。”
公孫威說:“隙!”
二人對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