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68:如何進攻?(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帳之中,燭光閃爍,大戰在即,氣氛十分凝重。
公孫威身著玄色鐵甲,身形挺拔,不怒自威,身後兩列護衛身姿如松,目光炯炯,彰顯著冀州軍的赫赫軍威。
劉備瞥一眼,心道其有白毦兵威勢,公孫威果然兵強馬壯。
大帳左側,王峻、李筠、盧俊義、盧象升四位猛將環立,皆身披重甲,光是站在那裡,便有一股令人膽寒的壓迫感。
右側,謀臣範質神色沉穩,目光深邃,身後一位白面書生,面容清瘦卻透著一股睿智之氣,此人正是劉備素未謀面的魏仁浦。
“劉青州別來無恙啊!” 公孫威率先打破沉寂,聲若洪鐘,笑容裡帶著幾分老友重逢的親切,又藏著運籌帷幄的自信。
劉備拱手行禮,身姿端正,禮數週全:“備見過冀州。” 言辭謙遜,不失一方諸侯的氣度。
“無須多禮。青州且上前,與我商議行軍之法。” 公孫威抬手示意。
待劉備走近,他指向攤在案几上的羊皮地圖,那地圖上山川河流、城郭郡縣標註得密密麻麻。
“自渤海攻河間,有兩條路可走,其一自南皮出發,經高樂、成平入河間,我軍已控制高樂、成平二縣,物資補給與軍隊側翼安全無憂矣。”
“其二自東光出發,攻弓高、阜城二縣。不知青州以為,我軍該走哪條路?” 公孫威微微眯眼,賣了個關子。
劉備目光在地圖上逡巡片刻,拱手答道:“冀州既然已經控制高樂、成平二縣,自是該走第一條路。”
“我軍人數多於袁尚,然位於攻方,兵力實際上不足。自南皮攻河間可規避不必要之戰鬥,節省兵力,為上上選。”
劉備言辭篤定,在與公孫威會面前,他便與陳慶之多次討論該如何行軍。
公孫威聽罷,嘴角泛起淺笑。
陌生文人魏仁浦搖了搖頭,出言反駁:“青州知南皮路為上上選,袁尚小兒亦是知道。因此其集結重兵於此路,我軍恐難行也。”
劉備眉心微蹙,面露疑惑望向魏仁浦:“備聽聞冀州屯兵於南皮,想必是欲行南皮路入河間。不知先生此言何意?”
公孫威呵呵一笑,笑聲爽朗:“我想分兵而行,青州自東光攻河間,我自南皮攻河間!”
劉備聞言急忙搖頭,神色凝重:“冀州萬萬不可!我軍兵力不佔優,攻城略地本就困難,若分兵,則難上加難。還請冀州深思。”
袁尚可不是前世那個豎子,二人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魏仁浦卻神色從容,繼續說道:“青州知不可為,吾料袁尚亦覺得不可為。我軍已探明,弓高、阜城增駐兵力不過幾百,青州只需遣輕騎奇襲,便可拿下二縣,於河間站穩腳跟。”
魏仁浦武力53,統帥61,智力92,政治90。
劉備心頭一動,恍然大悟,目光投向公孫威:“冀州早有準備?”
公孫威神色自得,點頭道:“《兵法》雲:‘勝兵先勝而後求戰’,若無把握,我怎敢提出此計?魏仁浦,告知青州汝之戰略。”
魏仁浦上前一步,手指地圖,娓娓道來:“主公大軍屯於南皮,已命安祿山、史思明二將率輕騎入河間襲擾袁軍,造勢欲自南皮起兵。”
“袁尚畏我軍威勢,命王韶、石守信領兵抵禦我軍,致使弓高、阜城二縣防備薄弱。”
“弓高位於河間最東部,而高樂位於河間西部,兩地相距甚遠,青州率輕騎突襲,其回援不及,二縣必可破。”
劉備聽罷,輕撫長鬚,目光再次落於地圖,沉思片刻後問道:“冀州思慮詳熟,備佩服。只是,備仍有一事不明。二縣易取,也容易丟。佔領二縣後,我需留兵駐守,為第二次分兵。”
“假使之後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