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猝不及防,一下半跪了下去。武松雙臂發力,將她的雙手往背後一剪,頓時將婦人制服。一眾小嘍囉見狀想要幫忙,卻見兩個軍漢已經站起身來,三拳兩腳將他們打翻在地。

一軍漢大喜道:“都頭,擒住這夥人,到了孟州,我便將書信交於府尹,鈴轄之事便成了。”

原來這軍漢正是楊芝褚最先收服的祖虯,此次他隨武松來孟州,意在除掉人間地獄十里坡。這般武松便立了大功,再花些銀錢,脫罪不難。

三人先前飲酒之時,皆緊盯著那兩個公差,見他們飲下酒後並無異樣,這才放心飲用。而後來那渾濁的酒液,因武松的一個眼神示意,三人都巧妙地將酒液,浸到了長袍之上,並未真正飲下。正因如此,他們才得以毫髮無損,併成功地將這幫惡人制服。

那婦人深知一旦被擒便難逃一死,而若是身旁的兩個公差醒來,自己勢必難逃,被押往縣衙挨受殺威棍,甚至被砍頭的命運。於是,她高聲求饒:“好漢饒命啊!”然而,武松卻不肯輕易放過他們。幾人迅速將惡徒捆綁起來,並準備救醒公差,一同押往州府。

就在這時,一名挑著擔子的男子聞聲趕來,他大步流星地衝進屋內。雙手抱拳,跪倒在地,懇求道:“好漢息怒,懇請饒恕了她,容我慢慢向您稟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那男子長著一副方臉盤兒,下巴上稀疏地長著幾根鬍鬚,年紀大約三十五六歲。他身穿一件青布衫,腳踏一雙麻鞋,拱手說道:“願聞好漢大名。”

武松見他挑著擔子,衣著樸素,有幾分像自己的兄長,於是態度也變得客氣了幾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乃是陽穀縣都頭武二郎。”

那男子聞言驚呼道:“莫非您就是景陽岡上打死猛虎的武松!”他心中暗叫不好,心想自己的妻子,怎會招惹上如此厲害的人物。

武松聽到男子提及自己的成名之事,態度也緩和了下來:“正是在下。”

那男子只得恭敬地一拜,說道:“久聞大名,今日得以相見,實乃榮幸。小人的渾家,有眼不識泰山,不知怎地觸犯了都頭。還望都頭能看在小人的薄面上,寬恕她的罪過。”

武松見他言辭懇切,便問道:“我看你們二人幹這行當,也絕非等閒之輩。願聞閣下尊姓大名?”

那男子答道:“都頭,小人名叫張青,原本是此間光明寺菜園的看護。只因那僧人言語刻薄,小人一時失手將他打死,隨後燒了菜園,逃到了此處,以剪徑為生。不料一日,有個老兒挑著擔子路過。小人欺負他年老體弱,便上去搶他的東西。與他鬥了二十多個回合,竟被那老兒一扁擔打翻在地。原來那老兒年輕時也是專門剪徑的,人稱‘夜山叉’孫元。他見小人手腳靈活,便帶小人回到城裡,教了我許多本事。後來,他還把女兒許配給了我。江湖上人稱我為‘菜園子’張青,渾家則叫做‘母夜叉’孫二孃。”

:()水滸英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