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朝堂風雲與太子之累(第1/1頁)
章節報錯
在一個莊嚴肅穆的清晨,朝堂之上,朱高熾與幾位有著相同想法的大臣,鼓起勇氣向朱棣提及了關於讓學子透過永樂大典學習實用之學以及對科舉制度進行適當調整的事宜。
朱高熾恭敬地出列,拱手說道:“父皇,兒臣認為,如今正在編撰的永樂大典涵蓋諸多實用知識,若能以此為契機,為學子提供更多實用之學的學習途徑,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將大有益處。同時,現行科舉制度或許可略作調整,增添對實用技能的考察,以廣納賢才。”
然而,話音未落,漢王便冷笑一聲,站了出來說道:“太子此言差矣!科舉制度傳承已久,向來以八股文取士,怎能輕易更改?如此提議,莫不是太子想要標新立異,擾亂朝綱?”
趙王也緊接著附和道:“二哥所言極是,太子這想法過於冒進,實非國家之福。”
朱高熾面色一沉,辯解道:“二位王弟誤會了,朱高熾看了看朱棣的臉色,才慢慢的說,兒臣絕非此意。只是為了國家能培養更多實用之才,以應各方之需。”
漢王再次譏諷道:“哼,太子莫要巧言令色。你這分明是想借此樹立自己的權威,動搖祖宗之法。”
趙王更是添油加醋:“太子如此急切,莫非是覺得自己的權力還不夠大?”
朱高熾氣得臉色漲紅,卻又不好在朝堂上與他們過多爭執。
此時,朱棣坐在龍椅上,面無表情,只是淡淡地說道:“此事容後再議,眾卿莫要再爭。”
朱高熾無奈,只能退回原位。
下朝之後,朱高熾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東宮,整個人顯得心力交瘁。張嫣見他這般模樣,心疼不已。
朱高熾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夫人啊,今日朝堂之上,漢王和趙王對我的提議百般刁難,真是讓我苦不堪言。”
張嫣輕輕為他揉著肩膀,安慰道:“太子莫要太過煩惱,他們向來與您不和,此番針對也是意料之中。”
朱高熾搖搖頭,苦笑道:“他們在朝堂上句句緊逼,說我妄圖更改祖宗之法,擾亂朝綱,簡直是血口噴人。”
“那皇上當時可說了什麼?”張嫣關切地問道。
朱高熾皺著眉頭回憶道:“父皇並未明確表態,只是說容後再議。唉,我也明白,父皇定有他的權衡。”
“這帝王的權衡之術,確實複雜。”張嫣說道。
朱高熾感慨道:“是啊,夫人。我這太子當得實在太累。什麼都要管,軍事、稅務、各省各縣的災情,無一不要操心。幹得好,不過是幾句誇獎;幹不好,便是一頓責罵。我深知父皇的脾氣,有時那責罵真是讓人難以承受。”
張嫣握住朱高熾的手,說道:“太子,您的辛苦妾身都看在眼裡。但這也是您的責任,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再難也要堅持。”
朱高熾點點頭,繼續說道:“今日在朝堂上,漢王和趙王沆瀣一氣,說我這是為了給自己攬權。他們根本不考慮國家的長遠利益,只想著如何打壓我。”
“他們如此行徑,終有一天會自食惡果。”張嫣憤憤地說。
朱高熾無奈地說:“只是眼下,我還需小心應對,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那接下來您打算如何?”張嫣問道。
朱高熾沉思片刻,說道:“我還是要繼續尋找機會,說服父皇。這關乎國家的未來,我不能輕易放棄。”
張嫣堅定地看著他,說道:“妾身相信太子定能成功。”
:()大明長歌之太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