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成功製作出溫度計後,心中的成就感還未消散,新的想法便又湧現出來。“現在有了溫度計,可診斷病情還缺個聽診器。”她坐在桌前,一手託著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聽診器的話,用什麼做呢?”張嫣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目光不停地掃過周圍的物件,試圖從中找到靈感。她的眼神落在了一塊柔軟的皮革上,心中突然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張嫣決定先用這塊皮革來製作聽診器的耳塞部分。她拿起皮革,用剪刀仔細地裁剪出兩個合適大小的圓形片。然後,她拿起針線,將圓形片的邊緣細緻地縫合起來,使其更加牢固。接著,她在圓形片的中心位置剪出一個小孔,以便後續安裝傳聲的部件。

做好耳塞後,張嫣開始思考如何製作傳聲的管道。她在庫房裡翻找了一番,發現了一些粗細適中的空心銅管。這些銅管質地堅硬,能夠很好地傳遞聲音。她先用尺子測量了所需的長度,然後用鋸子將銅管鋸成兩段合適的長度。

為了讓聲音能夠更清晰地傳遞,張嫣對銅管的內壁進行了打磨。她找來砂紙,一點一點地摩擦著銅管的內壁,直到其變得光滑無比。在打磨的過程中,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瑕疵。

接下來是關鍵的一步,將耳塞與銅管連線起來。張嫣想到了用膠水,但又擔心膠水會影響聲音的傳遞效果。經過一番思索,她決定採用套接的方式。她將銅管的一端稍微擴大,使其能夠緊密地套住耳塞上的小孔。然後,她用細小的鐵絲將套接處纏繞固定,確保連線牢固且不會鬆動。

傳聲管道的另一端,張嫣計劃安裝一個能夠收集聲音的部件。她想到了用一個圓形的金屬片,中間凸起,類似於一個小喇叭的形狀。她先用錘子和模具將金屬片敲打成所需的形狀,然後在邊緣處打上幾個小孔,以便與銅管連線。

張嫣將金屬片與銅管的另一端連線好,整個聽診器的雛形便已經顯現出來。但她還不滿意,覺得外觀不夠美觀,也擔心使用過程中會不夠舒適。於是,她又找來一些柔軟的布料,將銅管包裹起來,不僅增加了舒適度,還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然而,這還不夠。張嫣深知聽診器的效果至關重要,她決定進行多次試驗和改進。她先是對著一些發聲的物體,如敲打的鑼鼓、吹奏的笛子等,用自制的聽診器傾聽,不斷調整各個部件的連線和位置,以獲得最清晰的聲音效果。

在試驗的過程中,張嫣發現聲音在傳遞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衰減或者失真的情況。她反覆檢查各個連線處,發現是套接處不夠緊密導致的。於是,她又重新進行了加工和調整,使得聲音能夠更加順暢地傳遞。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改進,張嫣終於製作出了一個令她滿意的聽診器。她拿著聽診器,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為了進一步驗證聽診器的效果,張嫣找來了宮中的幾位宮女和太監,讓他們分別模擬不同的病症,如咳嗽、氣喘等。她用聽診器仔細地傾聽他們身體內部的聲音,與以往憑藉經驗和觀察做出的判斷進行對比。

結果令她十分驚喜,透過聽診器聽到的聲音為她提供了更多準確的資訊,能夠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張嫣興奮地說道:“終於成功了!這個聽診器一定能在診斷病情時發揮大作用!”

但張嫣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她知道這個聽診器還有改進的空間。她繼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夠讓聽診器更加完善,

:()大明長歌之太后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