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能感覺到,這時工廠內的銷售已經明顯大不如從前。

剛剛獲得自營出口權後,國內並沒這麼多日用陶瓷工廠。

陶瓷出口主要集中在幾大瓷區,國際陶瓷市場還處在供不應求的局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地日用陶瓷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而且以民營企業為主。

大多數都是主打國際市場,也有部分以國內市場為主,但比例不很大。

相對於國內日用陶瓷生產能力的急劇增加,國際陶瓷市場很快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於求。

價格越壓越低,工廠的利潤幾乎被擠壓沒了。

針對這種情況,肖總還在時,就跟王鐵商量過應對策略。

其中一條就是希望能走出國門,建立並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

這種想法已經不是僅僅他們一家,集團公司內部很多工廠都是這樣的想法。

由此,催生了集團公司銷售處準備到國外建立辦事處的計劃。

各工廠對此都非常支援,希望能儘快落實,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集團公司的這個計劃,最後並沒能真正完全實施。

大家一起吃完飯後,第二天孟凡就離開了工廠,去集團公司銷售處報到。

穆青按梁亞靜的要求,安排好工作,專門跟一個花紙採購員去山東、湖南那兩個花紙廠出差。

這次出差,穆青能夠明顯感覺到花紙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

他預感到花紙應該面臨比較大的價格下調,這對他們的花紙採購應該會比較有利。

在湖南的這家花紙廠,穆青遇到了與自己工廠合資的港商人員,此人姓呂,大家都叫他呂先生。

呂先生看上去應該有五十幾歲了,香港人,比較瘦小,為人和藹可親。

穆青在自己工廠時,見過呂先生幾次,相互認識,不是很熟。

知道他在港商一方的地位比較高,國內大部分事務都是他在幫老闆打理,行業內人員都戲稱他是老闆的大管家。

呂先生見到穆青很熱情,專門請穆青兩人吃了一頓飯。

席間,呂先生對穆青說:“早就聽說你是工廠的青年才俊,一直無緣親近,今天能在湖南見到你很高興。”

穆青知道這是客套話:“青年才俊不敢當,您客氣了!”

呂先生連忙擺手:“不是客氣,是真的知道你為工廠做過很多事。”

“以前跟你打交道不多,跟曹經理、王總、梁總比較多溝通,從他們那裡知道的你!”

跟工廠合資的港商一方,基本不參加工廠的生產經營,但從工廠拿貨,下單給工廠。

合資以前的工廠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都是數一數二的,質量穩定,交貨期及時。

當時因為國際日用陶瓷市場供不應求,港商跟工廠合資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能有一個穩定的貨源。

合資時以及合資以前香港的這家公司,主要客戶就是國外一些大公司。

從合資工廠拿貨,再轉手賣給這些公司,或是直接給這些公司做代理,對外宣稱這是他們自己的工廠。

他們的這類合資工廠,不止穆青他們一家,在湖南也有一家。

目前所在的湖南這家花紙廠,也是他們的合資工廠。

隨著國內改革開放程度的增加,國外的這些大公司,紛紛自己在國內建立辦事處,直接對接工廠。

也就相當於跳過了呂先生所在的香港公司,直接下單給工廠,呂先生他們公司的生意也就越來越難做。

香港公司幾位老闆,比較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開始希望能夠直接面對市場終端客戶。

希望可以不透過國外的這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