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43年五月,端午前一日,朱常瀛收到一封急報。

倭國大阪之戰,豐臣氏敗北,豐臣秀賴被迫自盡,老德川大獲全勝。

戰爭從開始至結束,不過六日,以至於駐長崎商館還未將開戰訊息送出,就特釀的結束了,不得不重新修改情報。

按信中所說。

此戰,德川調動大軍26萬,豐臣動員12萬浪人。

原以為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城池攻防戰,卻萬萬沒有想到最後玩的是野戰。

具體戰鬥過程,長崎方面沒有說明,也難以知曉詳情。總之兩方最後在一個叫做天王寺的地方展開決戰,豐臣軍全軍覆滅,大阪城破。

嘖嘖,40萬大軍亂戰,即便扣除一半為民夫,參戰兵力也令人瞠目。

瀛州軍就不行,最大規模的戰爭也就動用將近萬人,遠沒有倭國這般豪氣。

豐臣秀賴的小兒子也被處死,豐臣家就此絕嗣。

朝鮮李氏聽聞大抵要放鞭炮,老猴子將朝鮮禍害的不輕。但朱老七在看熱鬧之餘也未免擔憂。

雖然已經提前通知奄美方面戒備,但朱常瀛覺著還不夠。

戰爭結束,老德川勢必會發動一場殘酷的大清洗,將豐臣餘黨連根拔除,所以小日子還會亂一陣子,不排除有豐臣餘孽逃亡海外。

當日,瀛王府發文。

通知沿海幾省兵備道,言倭國內亂,警惕沿海。

通告諸對日貿易商會,密切關注海上不明船隻,發現倭寇,舉報有獎。

通知各地海巡加強巡邏,嚴防倭寇。

調近衛步兵一團,並本部海軍一部駐防琉球那霸,協防奄美。

對於小日子,還是要小心謹慎,日本一統,萬一老德川發瘋要染指琉球呢?也不得不防。

按照歷史軌跡,德川接下來將會加大力度折騰各藩,削弱地方勢力,驅逐耶穌會,打擊一神教,閉關鎖國,斷絕同大明以外各國貿易,徹底禁止國人出海。

只要這個趨勢沒有被打斷,朱老七就對德川家充滿好感,因為他想做的事德川家主動就去做了,當真沒有理由為敵。

就在朱老七幸災樂禍看小日子熱鬧的時候,一則報告令他,乃至整個瀛州官場大為震動。

家裡又鬧旱災,波及面之廣史無前例。

徐州以北開春至今不雨,山東、北直隸大旱,播下的種子乾枯無芽,乃至腐爛,大面積減產絕收無可避免。

眼下,百姓還有去年的陳糧度日,但糧價已然高起,京畿流民乞討者開始增多。

北塘方面預計,進入六月,陳糧用盡,災民將陡然增多,提請瀛州早做準備,應對大規模難民潮!

朱常瀛尤為重視,收到報告不幾日就跑去澎湖。

果然,白米期貨價格竟然上漲至八錢每石,翻了一倍!

要知道,這可是大宗交易,而非零售!

一番瞭解,湖廣也遭災,水災!

北旱南澇,把個米價推波助瀾,早就居高不下了。

好在,朱老七本也不是要買糧賑災,而是要賣糧!

王府之下有一個特別機構,名曰“瀛王府物資儲備行”,這個機構就是那些無限期期貨合約的發出者,比如南洋米,天竺棉。

經濟們將儲備行價格稱為基準價格,也就是交易的底價。

市場上,很少出現交易價低於基準價,但有時候卻有價無市。畢竟那些糧商棉商也不能整日在交易中心守著,這就是儲備行的機會。賣家眼見售價同基準價相差不多,或者沒人接手,或者急於套現,便會將貨物出售給儲備行。

儲備行由王妃管著,但日常由一個九人委員會負責運營,辦公地點就在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