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可以交換的商品,基本屬於救濟戶。如果不救濟,人家就自己下山,他們可不是來拜廟的而是來偷來搶的。

靖安州州城至今也就一萬多人,半死不活的維持著,治安剿匪大抵還要指望下龍灣駐軍。

事實上,廣東廣西雲南南部、貴州大部、大抵都是這種情況。土漢既交融又對立,王朝強盛時就安穩些王朝虛弱時就各種紛亂。

對此,朱老七表示有心無力,只能依靠時間來慢慢消磨。

他曾經買過一些山中奴隸,嘗試改造。

確實成功了,但代價極大,相當於用銀子堆出來的,而結果也只不過勉強能夠令他們適應漢人社會,生存下來罷了。

所以,從底層歸化大明周邊少數族群的方法不可取,成本難以承受。

老祖宗總結下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敕封土司,分而治之,直接從高層下手,緩緩圖之。

下龍灣之所以發展尚可,一則為對安南貿易視窗,二則因為當地有座大型鐵礦,而且鐵礦石品質優良。

兩點,造就城鎮人口激增,已經有了小三萬人口。

安南手工業水平,比之朝鮮還要差著一截,只要門戶開放,那是抵擋不住大明手工業品摧殘的,短短數年,安南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絲織業便被打垮,淪為單純的生絲出口,這些生絲或者被轉賣日本馬尼拉,或者在大明加工為絲綢返銷。

,!

至於棉布瓷器瓶瓶罐罐等生活用品也不需要多說,明貨充斥,無形中就將整個安南淹沒了。

經濟控制這一步棋近乎完成,政治操弄正在進行中,下一步才是軍事介入。

不過軍事介入,朱老七以為還不到時候,安南人吃的苦頭還不夠,什麼時候有人主動來求,那才正好。

安南維持眼下這種局面,朱常瀛比較滿意,一手託五家,由著他們鬥,離岸平衡,大抵如此。

華英方面奏報。

佔婆局勢自兄弟爭位之後勉強穩定下來。

新任國王婆樽改旗易幟,崇儒尊聖,改奉儒教,上表求姓。

表文上個月已經發出,日後佔婆王族就姓“佔”,子孫無窮匱。

婆羅門教在中南半島最後一塊根據地垮了,大量廟宇被拆毀,僧徒信眾或死或逃或被流放,兩年時間人口縮減將近一半。

當下可統計人口不足15萬,而這股逃亡潮還沒有結束。

隔壁的真臘倒了黴,大批佔婆人流入,同當地土著爭奪資源土地,大打出手。

真臘與佔婆交界之處多為煙嶂不毛之地,丘陵綿延,雨林遍佈,也沒什麼具體國境線,大抵以部落酋長進貢來劃分。

而部落酋長大多有奶便是娘,對誰上貢也是換來換去的,沒個定數。

所以也不好說佔婆人入侵了真臘。

那片地域生活之族群被稱為麻族,由來不得而知,慘被佔婆內亂所波及,也陷入戰亂。

但其實,這個麻族也只是籠統稱呼,限於地形氣候等原因,交通不便,聯絡薄弱,各個部落之間各有風俗,從來也不是一個整體,便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分散而沒有統籌,其作戰能力竟還不如被驅趕的佔婆人。

世界上的弱勢群體就是這樣被強勢文明一步步肢解消化的,不團結即消失,這就是歷史。

這個金全德有點意思,不如叫金缺德。

正是在他因勢利導,陰謀策劃下,扶植婆樽為王,鎮壓反叛,清除婆羅門教,確立儒教地位,委任大明人為佔婆中高階別官員。

也是在他的授意下,才會有這麼多佔婆人能夠成功西逃。

婆樽仍舊是王,但五萬大明人卻是佔婆的主人,為瀛州納稅。

這是第二個琉球,王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