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戰鬥,下龍灣(第1/4頁)
章節報錯
巴株河口海戰持續了一整夜。
亞齊海軍潰敗,柔佛王國躺贏,淡馬錫海軍慘勝,而馬六甲葡海軍則全滅。
然而淡馬錫艦隊完全沒有偃旗息鼓的打算,在賀承志所部同鄧通所部匯合,短暫休整之後,一支由6艘驅逐艦,23艘蜈蚣船整合的艦隊再次揚帆。
這是一支聯合艦隊,聯軍統帥賀承志,副統帥柔佛左相老阿曼。本次作戰目標,佔領馬六甲,將葡人徹底驅逐出南洋!
疲兵則駐留巴株河畔,收攏戰俘,清點戰損,維修船隻。
兩日後,鄧通還要率隊進入柔佛國都,參加國王阿拉烏丁為了慶祝勝利而舉辦的盛大慶典。
此戰。
瀛州軍死傷三百餘人,損毀武裝商船兩艘,巡邏艦一艘,其餘船隻也各有損傷,這就是勝利的代價。
繳獲各類中小船隻41艘,葡式武裝商船1艘,抓捕戰俘近兩千人,戰俘中包括亞齊海軍統帥,毒寡婦馬萊·哈亞蒂,這是勝利所得。
雖勝,但也令鄧通倍感唏噓,葡人少有投降,幾乎是同歸於盡的打法,數艘大型武裝戰艦,要麼被摧毀要麼自爆,俘獲的那一艘,就還是土著水員造反的結果。
必須要承認,遠來的歐羅巴人,確實是不容小覷的對手。
休整一日,鄧部一分為二,主力運送傷員、戰俘返回淡馬錫舔舐傷口,真正留在巴珠河口的只有一艘驅逐艦一艘護衛艦,士兵海員加一起將將五百人。
慶典這一日,鄧通率兩百健卒入城,阿拉烏丁親自出城迎接,與鄧通同坐一頭戰象,道路兩旁百姓跪伏,喜迎王師。
好吧,或許這些苦哈哈都是被逼著來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氣氛,王權從來不是讓人愛戴,而是令人敬畏。
晚宴上珍饈羅列,妖嬈少女翩翩起舞,眉目傳情,一眾武官享受著極致的款待,耳邊盡是阿諛奉承,一夜盡歡。
第二日,從女人堆裡爬出來,再次面見阿拉烏丁時,鄧通終於拿到了一紙正式協議。
柔佛國王接受大明朝廷冊封。
大明人在柔佛國土全境通商。
商業大臣任免需獲得大明官方認可。
關稅協定、治外法權
鄧通很滿意,南洋商行代表也很滿意,阿拉烏丁同樣滿意,抱大腿是需要代價的,如今大腿已經彰顯了足夠多的腿毛,再唧唧歪歪,關在鐵籠子裡的馬萊·哈亞蒂或許就是他的下場。
數千裡外下龍灣。
東半島突出部築起一條石木搭建的高牆,長25裡,高15米,厚約一尺,牆內土地墊高半尺,牆外佈設拒馬尖刺。
西半島同樣如此,只是圍牆長了一些,約有4裡。
為什麼不挖戰壕,過於先進用不到。燧發槍,站立射擊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
而這只是第一道防禦,石牆之後還有火炮陣地,高度與石牆齊平,佈設6斤野戰炮。
石牆外三里之內的植物被大火焚燒殆盡,僥倖躲過大火也躲不過鋼鋸,務求做到寸草不生。
海峽防禦則由艦隊負責,兼有運轉排程士兵之責。
這樣的防禦圈對付安南軍,真的是足夠了。人來的少打不過,人來的多則施展不開。
要知道,瀛州本來就同鄭主有著貿易往來,安南軍的武器配備早就被摸的一清二楚,這是一支冷熱兵器兼有,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在南洋算是一等一的強軍,但也就同大明正規軍略同。
而鄭氏手中的軍隊能有多少呢?常設軍最多五萬,精銳多不過一萬,再多就養不起,而其軍隊還要雙開,北方同莫氏對峙,南方同阮氏對峙。至於安邦鎮這些臭魚爛蝦,同大明朝的衛所並無二致,火繩槍都未必有,基與農夫等同。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