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戰鬥,下龍灣(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支力量不能忽視,山裡的蕃兵,就比如那個被幹掉的都勇,追隨朱常瀛的岑大壽,都是山裡的土皇帝,有些接受大明冊封,有些接受安南冊封,誰給的好處多就認誰做爹。
面對鄭氏這種能力有限卻野心勃勃,試圖從大明身上割肉的傢伙,最好的辦法就是動用強硬手段,隨手一巴掌打回去。
他若當真敢三開,朱常瀛就敢聯合莫氏、阮氏滅了他,來個三家分晉!
好吧,這是後話,朱常瀛的激進舉動終究是激起了鄭氏的憤怒,萬山群島突然熱鬧起來,不明船隻增多,有膽子肥的甚至跑到臨海對著戍衛塔樓又蹦又跳,瘋狂挑釁。北方山徑一處開闊地也出現整建制的安南軍隊,安營紮寨,虎視眈眈。
幾名使者自稱授命大黎皇帝送來一封抗議書。
痛斥大明軍隊侵佔其領土,屠戮其百姓,要求大明軍隊立即道歉、賠款、撤軍三連,否則便會採取斷然措施。
這使者又稱,另有一隊使者正在趕往廉州府,以安南國王之名義上奏大明皇帝,彈劾瀛王窮兵黷武,擅起邊釁,如此將導致諸般後果云云。
接待安南使者的官員為近衛營營長、瀛州都指揮使司副千戶張承嗣,也就是瀛王衛隊衛隊長張二虎。
,!
面對使者的指責,二虎贈送使者一罈酒,並要求其轉送鄭主。
酒色血紅烏塗,一個慘白的腦袋在烈酒裡泡著,腫脹如豬頭,正是所謂的扶安侯都勇。
“安南國王黎氏罔顧宗藩之實,僭越稱帝,有罪!安南國王指使蕃兵侵襲大明,霸佔永安州數年,濫殺邊民,有罪!我大明屢次勸勉,爾國充耳不聞,今我王上奏明大明皇帝陛下,發兵滅寇,對爾國施以小懲。爾國若俯首認罪,則上表大明皇帝陛下寬宥,若冥頑不靈,那便來戰!”
那使者不服不忿,梗著脖子還要吵鬧,張二虎就瞪眼。
“你什麼身份,也敢在本將軍面前聒噪,滾回去,叫姓黎,不,叫姓鄭的來談!”
隨即揮了揮手,示意衛兵將人叉出去!
當兵最煩的就是嘴炮,但沒有辦法,老闆偏讓他出頭,趕鴨子上架,難為人。
一處群島環抱的隱秘角落,鄭椿赤著腳沉悶的在沙灘上走著,寧謐的海島風光並不能撫平他胸中的煩躁。
從大明傳來的情報亂七八糟,有人說那個瀛王親自前來,有人說沒有,是兩廣總督在坐鎮防城指揮,關於明軍人數也莫衷一是。
經過這麼多年的試探,鄭氏很確信大明正在走向衰弱,兩廣兵力空虛,完全沒有興起大戰的實力,所以才有了都勇這一步棋。現在看來,這一步也沒有走錯,只是這個所謂瀛王的出現卻將計劃打亂。
而陳大成待鄭椿調查清楚來龍去脈之後,早就一刀將那個蠢貨給砍了。貪也就算了,但被明人貼臉還特釀的什麼都不知道,他就該死!
使者帶回來的資訊,令鄭椿嗅到了絲絲不尋常味道,大越國情大明官府不會一無所知,既然知曉,還口口聲聲稱黎氏怎樣怎樣以表達不滿,轉頭又指名道姓找鄭氏來談判。談什麼啊,眼見你起高樓,我能看著?
這地盤姓鄭不姓朱!
夜幕下的下龍灣微瀾起伏,月宮照耀下泛著瑩瑩光澤,寧謐如畫。
東西兩座半島上的明軍營地終於陷入寂靜,相隔數里,鄭楷似乎都能感受到大明人的鼾聲。
相比於二哥鄭椿的猶猶豫豫,老三鄭楷要有魄力的多,談什麼,大明外強中乾,虛張聲勢,偶爾叫你聲爹你還真當自己是爹了,幹就對了。
盼著,盼著,終於盼來了一片雲層,鄭楷揮了揮手。
“動手!”
一名將官短小精悍,敏捷的躍出雨林,彎腰屈膝,在燒灼的土地上快速潛行,左右兩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