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收復永安州(第3/4頁)
章節報錯
住臉上的興奮之意。
“謝知州,如今賊已滅,但偌大一個永安州幾無人口,原來的城池也被焚燬,你作何打算?”
“回稟殿下,此事早有議定,都撫將從廣東各衛所抽調軍餘住紮永安,且在原址重新建城。”
唉,廣東的軍戶子弟又要倒黴了,但必須要承認,正是因為大明朝的軍戶大遷徙,才有了今日雲貴兩廣相對穩定的局面。
“不妥!”朱常瀛搖了搖頭,問道,“北侖河下游有一三岔河口,可對?”
“正是,自入海口沿河而上,25裡即是。”
“孤看不如在此地建城,厚牆高壘,城頭配備火炮,河中有水師巡弋。如此,進可威懾十萬大山,退則自保有餘,便幾萬山匪也奈何不得。”
謝均眼前一亮,拱手拜謝,“以海通勤,進退有據,殿下高論,下官拜服!”
朱常瀛嘆了口氣。
“你我高談闊論容易,但建城還是要各地來的軍兵動手,艱難險阻難以想象,想要人家效死命,不做逃兵,就要拿出切實的好處來。我看這開墾出來的土地,就應該誰開墾出來的歸誰所有,地契房契該給的就都要給,三年免稅,而後以兩成,最多不超過三成徵稅。總而言之,善待軍卒,這邊關才能固若金湯,無可撼動。謝知州,孤說的可對?”
謝均躬身再拜,“殿下金石良言,下官銘記在心,敢不盡心竭力!”
“好!”朱常瀛微微頷首,“孤撥付兩船補給與你,剋日趕赴三岔口,先行設立營寨,再圖進取。你也看到了,防城至永安海運極為便利,人員物資等等當以海運為主。若排程的好,可事半功倍!”
謝均面帶疑惑,問道,“殿下不在永安駐留麼?下官曾聽聞殿下本欲在欽州設立市舶司,後又欲改在永安,以便於同安南互市。”
朱常瀛淡淡一笑,“永安確實是個好地方,但距離安南腹地還是太遠,孤打算在下龍灣設立市舶司。”
“下龍灣?”謝均瞳孔放大,驚的眼珠子險些掉下來,“殿下啊,下龍灣距離永安將近三百里,已屬安南腹地,這如何使得?”
朱常瀛有些意外,對這位知州的滿意度又上升了幾分,知道下龍灣,且還能說出大致距離,就證明這位邊塞父母官對安南是有深入瞭解的,而非一無所知。
但謝均的話對卻也不對。安南雖然海岸線綿長,但其統治者卻繼承了我大明的陸權思維,對海洋並不怎麼熱衷,沿海地帶也幾乎不怎麼開發,這也是儒家幾個國度的通病,島國小日子都是這個鳥樣。下龍灣確實毗鄰安南腹地紅河三角洲,但中間有十萬大山餘脈阻隔,陸路難行,人跡罕至。總而言之,那地方還是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為什麼要設在這裡,自然是要騎臉輸出啊。
什麼涼山、高平、老街之類的,統統不重要,路遠難行,一個士兵的補給要十個人來供給,即便佔領也沒什麼產出,何苦來哉。而我海軍強大,若安南再特釀姑息縱容亂匪深入大明,便直接海軍運兵殺入紅河三角洲,也搶他孃的。
換個思維,難題迎刃而解。
當朱常瀛把原委同這位知州大人解釋過後,謝均點頭之餘又追問道,“但下龍灣畢竟是安南之土,三百里啊,相當於兩府之地,鄭氏豈會輕易答應,萬一兩國交兵茲事體大,不知陛下、內閣可知曉此事?”
“孤已上奏,不日便會有訊息傳來。”朱常瀛淡淡道,“這個你不必管,自有孤向陛下討旨。而此事也沒你說的那般嚴重,孤只佔據沿海一線之地,又不深入大山,何來兩府?再者說,孤已拿到安南都統使的文書,從他手裡將下龍灣以及外海島嶼一併買了下來。嗯,也就是說下龍灣是孤的屬地,孤準備用來建城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