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倭寇的饋贈(第2/2頁)
章節報錯
能隱瞞多久?我也不知,過一時算一時。
等他們見識到了外夷的惡,或許一切也就釋然了。
畢懋康畢長史聽過之後。
我能感受到他的腦袋在疼,眉頭擰成了川字。
“殿下切切不可再如此犯險了,便是殿下不在乎自己,難道就不為澎湖、北塘過萬人想一想麼?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可都系在您身上吶。還請殿下慎思慎行!”
我心中暗暗嘆氣,原本,畢同學多開朗的一個人啊,隨遇而安,灑脫不羈,但自來了澎湖,這人就囉嗦了起來,耳提面命簡直如半個親孃。
我不清楚其他王府長史是如何的,但我這位,真是盡職盡責。
“東郊先生的話本王記著了。”
畢同學搖頭嘆氣,我每次都是這般回答,他已經麻木了。
一旁的徐光啟卻在關心另外一件事。
“擒殺倭寇自然是好事,但魍港草創,會不會引起倭寇的報復啊?還是要小心為妙。”
“子先先生說的是,此事我已有了安排。”
畢懋康接著說,“殿下有了安排便好,關於瀛州吏制以及移民,臣等商議過後,也有了些眉目,各自草擬了一份粗略章程。今日天色已晚,待明日在與殿下仔細商議。”
我很認真的對他說。
“魍港一行,我以為只要運力以及糧食供給能夠承擔,這移民的力度可以適當增加。瀛州最大的敵人是氣候,而不是人,起碼魍港以南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再者,我還有一件事要與幾位說,本王欲要招安海商,諸位怎麼看?”
“未嘗不可!”
畢懋康頻頻點頭,“臣也有此想法,但也不可一味忍讓,要剿撫並用才是良策。但此輩反覆無常,嗜殺成性,怎會輕易就範呢。而封官也不可行,瀛州就只有三個千戶的建制,難道殿下要為他們向朝廷求官?”
“求什麼官啊,這些人便做了官也幹不出什麼好事來,沒得給咱們惹麻煩。”
我笑著說,“咱們不是要開拓瀛州嘛,只靠自己那要猴年馬月才能夠啊,這些海商有船有錢有人脈,我打算利用他們來招攬移民,而後再慢慢觀察,可用的就拉攏過來,不可用的自然要除掉!”
“這些賊寇如何肯聽話?”孫元化疑惑的問我。
我沉思了片刻。
“只是有個粗略的想法,但具體怎麼做還沒有想好。不過也可以同幾位說一說。”
“倭寇之所以屢屢殺不絕,有真倭為亂不假,但這只是外因,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海禁。
因為禁海,才導致私商氾濫,為求利同真倭同汙合流,禍亂大明沿海。
而要解決海上禍亂,一則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也就是咱們一直正在做的。二則需要開海,建立正常的貿易秩序。但諸位也知道,朝廷開海阻力重重,我等也無能為力。
不過朝廷不開海,瀛州可以開海啊。
本王不但要開海,還要開放工商。
就比如說魍港,除了開墾農田之外,桑,茶也可以種植啊,還有曬鹽,幾位可能不知,魍港近海海水的含鹽量是泉州海域的幾十倍,其產量是泉州鹽場的數倍,而品質也好過咱們現在食用的。
總之各行各業,都可以來瀛州謀發展。
會很艱難,會有各種問題,但本王相信,總有人會看到這份商機,踏入瀛州的。而海商,無疑是最為可能的一批人。至於來的人會不會聽話,就要看咱們自家的本事了。
諸位可以想一想,議一議,本王相信不久就會有人前來探路的,先摸摸底再看。”
:()重鑄山河,大明瀛帝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