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左王(五)(第2/3頁)
章節報錯
功地扭轉了戰局,俘獲、斬殺了三百多名起義軍,韓城之圍得以解除。
這一戰績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朝廷上下激起千層浪。
“將軍,此捷報傳至京城,陛下定會龍顏大悅,您的威名也將震懾四方啊!”
一名親衛激動地說道。洪承疇微微頷首,目光深邃:“此乃眾將士之功,陝西之亂未平,吾等不可懈怠。”
自此,他憑藉此戰聲名鵲起,成為朝廷在陝西平亂寄予厚望的重要將領,各方目光聚焦於他,而他也深知,前路漫漫,挑戰重重。
另一邊,王左掛的起義軍則陷入了絕境。王左掛望著周圍殘兵敗將,眼神中滿是不甘與痛苦。
“首領,如今我們該怎麼辦?”一名嘍囉虛弱地問道。
王左掛緊咬嘴唇,沉默良久後說道:“韓城一敗,我軍傷亡慘重,已無力再戰。傳令下去,全軍退往清澗,在那裡隱蔽休整,等待時機。”
在艱難的撤退途中,起義軍們拖著傷痕累累的身軀,內心卻依然懷揣著一絲希望。清澗,這個暫時的避風港,接納了他們的落魄與沮喪。
洪承疇站在韓城城頭,望著遠方,心中明白,這只是明末亂世中一場小小的戰役,而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和整個大明王朝。
在城中的慶功宴上,士兵們歡呼雀躍。
“大人,此次多虧了您的英明指揮,不然我等怕是要命喪於此了。”一名士兵端著酒碗向洪承疇敬酒。
洪承疇微笑著接過酒碗,說道:“此乃眾將士之功,我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分。日後,還有諸多戰事,我等仍需齊心協力。”
而在宜川,成材知縣也在安撫著百姓,謀劃著如何進一步加強宜川的防禦,以防起義軍再次來襲。
“大人,此次我們雖勝,但也損失慘重,城牆多處受損,需儘快修繕。”一位城中老者向成材建議道。
成材點頭道:“老丈所言極是,我已安排人手籌備物資,不日便開始修繕。同時,也要加強城中的練兵,以備不時之需。”
在陝西的這片土地上,宜川與韓城的戰役暫時落下了帷幕,但在大明王朝日益衰敗的大背景下,戰火仍在其他地方蔓延,更多的故事還在續寫
而那些身處亂世中的人物,無論是官員、將領還是普通百姓,都在為自己的命運、為這片土地的安寧而掙扎、奮鬥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洪承疇在陝西的威望日益提高,朝廷對他也越發倚重。楊鶴總督與他時常商議平亂之策。
“洪參政,此次韓城之捷,你功不可沒。但我觀這陝西之亂,根源頗深,你有何高見?”楊鶴皺著眉頭問道。
洪承疇面色冷峻,上前一步,決然說道:“總督大人,學生以為,這起義軍實乃朝廷大患,絕不能姑息。當以雷霆手段全部絞殺,方能彰顯朝廷威嚴,震懾四方。”
“彼等聚眾叛亂,亂我朝綱,若有婦人之仁,只恐養虎為患,日後釀成更大災禍。如今我軍雖面臨諸多困境,但唯有強力征伐,方可絕其根基。”
楊鶴眉頭緊皺,在帳中來回踱步,而後連連搖頭:“洪大人此言差矣。起義軍眾多,皆因百姓久被苛政所累,生活艱難才被迫起事。如今各地災荒頻仍,而賦稅卻未曾削減,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求生無路才揭竿而起。
“此時應以安撫為主,給予其生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令其歸心,方為上策。若一味血腥鎮壓,只會激起更多民憤,民眾會更加堅定地與朝廷為敵,局勢將愈發不可收拾。”
“況且,我朝之根基在於百姓,若失民心,縱有再強大的兵力,亦難以保江山穩固。”
洪承疇微微皺眉,欲再爭辯:“大人,若對叛亂者寬容,恐會令更多人效仿,到時局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