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群體與個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回,賈璉繼續開炮,炮炮打自己。
“你問為什麼我們和士大夫合作,說這是自掘墳墓。
這話沒錯,可是掘墓都不用等他們動手,我們自己就在給自己挖墳墓呀。
今上繼位之前,從嘉祥二十五年開始的皇子爭儲,先後倒了義忠親王和他舅舅前繕國公石秉泰、前保齡侯我的那位好舅祖父、忠獻親王和前彭城侯,這三人哪個不是勳貴中的領袖。
繕國公府是太祖元從,鄉黨出身,兩代國公先後輔佐太祖、天佑帝和上皇,長期擔任樞密院樞密使,是我們勳貴的代表,他一倒,鎮國公府和修國公府就重新效忠上皇,效忠義忠親王的元從系就此倒戈。
保齡侯府是江南士人出身,當初與賈王薛三家先祖一同參與了江南起義,事敗後逃奔太祖,得到重用,在太祖平江南中四家出力極大,自此發達,以至於保齡侯在國朝初年做了文臣之首,何其顯耀。
可到了我祖母的那位兄弟襲爵,事情就壞了。要我說這天下事壞就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八個大字上。
第二任保齡侯是勳貴的底子,士人的心肝。在國朝三方勢力中左右搖擺,助上皇幹掉繕國公,這時的他是揣著士人的心,在上皇的示意和文官的支援下決意扳倒繕國公,讓其下臺。可是事情很快超出了他的預料,繕國公不僅倒了,臺諫們還給他定了死罪,幽禁在府期間人死了,事情大條了。義忠親王發了瘋,當時太子黨在之後一年裡對這位保齡侯下了死手,群起而攻之。
於是這位幹倒了武勳第一人的保齡侯還沒高興多久,就在府憂懼而死,恐怕死時對這件事後悔至極。事實上,我們有很多證據顯示,在一年多的時間保齡侯多次進宮以及在家舉行文會,向當初支援過他的上皇和文官集團尋求過幫助。
而當時的上皇.......呵,他從沒想過,上皇不願看到一位手握太子、已經威脅皇權的武家勳貴存在,自然也不會允許一個出身勳貴又在士人中有威望的首輔出現。
要知道當時的京營還在我伯父寧國公的控制之下,寧榮國公府是一體的,他史家和我賈家穿的一條褲子,姻親關係下誰會願意一個這樣的首輔出現?當他幹掉繕國公的那一刻,這個國家的秩序就有了崩潰的可能,而僅僅只是這種可能就足以讓所有人幹掉他了。
當然啦,他的死是值得的,上皇不僅讓他長子不降等襲爵,還讓次子也封了侯,一門兩侯何其顯赫?
而在他死後不久,太子黨也倒了,畢竟當時太子黨圍攻他時展現的力量也讓上皇忌憚不已啊,儘管其他人都站在一旁冷眼看。
而且說不定上皇心裡也對太子心裡對他弄死他舅舅而心懷不滿的可能充滿猜忌吧。
你說保齡侯這算不算自掘墳墓?”
陸預不知如何回答,他只是覺得噁心,一種單純的噁心。
“我們現在再回看整個事件,從我方才的表述中,保齡侯的行為似乎出自公心,他在扳倒繕國公的過程中得到了上皇的支援、士人集團的搖旗吶喊、勳貴集團的部分默許,繕國公卻成了那個奸黨佞臣,當時他和剛剛出門而去的李嵇是不是很相似?”賈璉已經不看任何人,從眼中只看到倒映著地熊熊燃燒的火焰,
“為什麼會這樣?手握太子、作為勳貴代表、又是當時首輔的繕國公,只要太子繼位就必然可保勳貴集團未來二十年富貴。
可保齡侯行為卻得到了一部分勳貴的支援,最終導致我們現在落得這樣的境地?
還記得我講的我們勳貴本質上是依賴皇權而存在的嗎,皇權的一大特點就是血統傳承,現在陛下在位,在朝宗室中只有忠順親王名聲遠揚,不過是因為他是陛下碩果僅存的的兄弟了,可上皇也是有兄弟,天佑帝也有,如今你還聽到過他們的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