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963年1月2日

廣州

莫正恆坐在前往廣州的火車上心亂如麻。他的真實名字叫莫之英,是臺灣“國防部情報局”香港站行動組少校副組長。

上週一,香港站丁站長召集行動組開會,傳達了總部指示,要求抓住新年期間返鄉人多的機會,在廣州製造爆炸事件,目標針對中共黨政軍要人或政府要害部門,造成社會動盪,為年底前召開的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站長特別指定莫之英為前敵指揮,指揮兩組共四個人同時執行。

會後,站長又單獨把他留下來交了底。

第一組成員是兩名行動特務,任務是攜帶定時炸彈潛入,並尋找目標,實施爆炸;這同時也是為第二個任務提供掩護。第二組是他帶領另一名組員李阿順,去與總部直接掌握的內線接頭。這個內線在廣東省公安廳潛伏多年,身份隱秘,總部極其重視,被譽為插入廣東公安部門的一把尖刀。以往都是總部單線聯絡,連總部聯絡人都從未與之謀面,只是透過約定的聯絡點獲取其傳送出的情報。這次總部把這個關係交到香港站,正是出於為“九全大會”獻禮考慮做出的決定。

由於事關重大,站長明確指示,這次接頭,由他單獨前往,第二組的另一個組員李阿順負責擔任警戒,兩人都必須攜帶氰化鉀膠囊,“不成功,則成仁”,以確保內線的安全。第一組如果目標爆炸成功,則可製造混亂,為第二組順利接頭創造機會;即便第一組行動未獲成功,也要製造出大的動靜,掩護第二組完成任務。

三天前,莫之英收到訊息,第一組已順利潛入廣州,首選目標是中共中央中南局與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新年團拜會,會上中共中南局和廣東省的主要領導將會悉數出席。可從那以後直到今天,第一組就音訊全無。

按照計劃,他和李阿順還是分別從羅湖入了境,乘上了前往廣州的火車。稍許讓他安心的是,他昨天過關像預想的一樣順利。在回鄉證上,他故意使用了他自己年輕一點的照片,以引起邊檢員的注意。果不其然,先前滿懷狐疑的民警在核實人證相符後,便不再追問他其他情況,輕鬆地放他入關。作為老練的行動特工,莫之英非常清楚,太過完美的證件和天衣無縫的理由,恰恰是引起有經驗對手懷疑的原因。畢竟普通人都是在粗心、遺忘、疏漏、懊悔這些不斷犯的小錯中度過每一天的。

即便如此,他還是倍加小心,特意在寶安縣城那簡陋的招待所裡住了一晚,與一個從廣州來的百貨公司採購員睡在同一間雙人間裡。雖然那個胖子晚上呼嚕震天,讓他整宿難以入眠,但還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從一早出門到他坐上火車,也沒有發現有人跟蹤。

在火車站等車時,他還和李阿順在廁所裡短暫碰了個頭,要李阿順下車後先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那附近有一個與第一組約定的聯絡點,看看有沒有第一組留下的資訊。李阿順為人機警,也說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他現在正坐在前面一節車廂裡。

莫之英看著在車上剛買的《南方日報》發怔,第一版通欄大標題:“中共中央中南局、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行新年團拜會”,同時還配發了多張照片。他心裡想:也許是第一組感覺團拜會警衛太嚴密,不好進入,臨時改變了行動目標吧。不管怎樣,哪怕第一組行動失敗,人員被抓,他們也並不知道他莫之英和李阿順也到了廣州。只要自己不暴露,應該安全無虞。

想到這裡,他乾脆不再擔心第一組的安全與否,仰著頭,閉起眼,把報紙蓋在臉上,反覆思索著與內線接頭的預設方案以及接完頭的撤離路線。

列車行駛緩慢,“咣噹咣噹”的節奏讓人昏昏欲睡。莫之英突然發現前面紅光一片,居然著起了大火,他一把扯掉蓋在臉上的報紙,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