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此刻這裡的氣氛就彷彿似乎暴風雨來臨前,相當的凝重。

殿上。

朱元璋正看著手中的奏摺,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殿下。

眾臣分列兩旁,井然有序,但卻是眼觀鼻,鼻觀口,一片寂然,都在等朱元璋開口。

好長一會。

“哎——”

朱元璋才長嘆一口氣,道:“又發生災禍了,河北發生雪災,大量民房被壓垮,百姓流離失所,亟待救濟,上百萬災民啊,全都嗷嗷待哺,說說吧,怎麼辦。”

話音落下,眾大臣還是暗暗互看了一眼,並沒有人急著站出來。

這個時候,還是宰相的李善長率先站了出來。

“稟皇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賑災,首先,朝廷需先指定賑災的欽差,組建賑災隊伍,趕往災區,撫慰災民,穩定民心,主持賑災事宜,其次,朝廷抓緊時間籌措錢糧,運往災區賑災,後續就是發放救助金,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朱元璋看了一眼李善長,點點頭。

其實李善長說的看似頭頭是道,但實則全是廢話。

賑災的流程,但凡經年老臣應該沒有不熟悉的。

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錢。

但李善長好歹開了個頭,所以朱元璋並沒有多加責怪什麼,而是問道:“那以你所見,本次賑災需要多少錢款?”

李善長顯然是有備而來,回道:“早朝之前,臣已經和戶部核對過了,本次天災波及範圍廣,受災民眾多,想要妥善完成本次賑災,至少需要八十萬兩銀子。”

“嗯……八十萬兩……”

朱元璋沉吟片刻,看向戶部尚書:“楊思義,你有什麼話說嗎?”

“臣有話說!”

戶部尚書楊思義站了出來:“皇上,戶部是真的拿不出八十萬兩銀子了。”

朱元璋也不意外,又問:“能拿出多少?”

楊思義面露苦色,回道:“回皇上,最多……最多能拿出十萬兩了。”

“十萬兩?”

朱元璋的眸子猛地一凝。

只有十萬兩?堂堂大明朝竟然只能拿出十萬兩銀子了?

朱元璋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國庫只有這麼點銀子了?”

楊思義回道:“今年年初清點國庫的時候,存銀是五百二十三萬兩,壓庫的二百兩銀子不能動,朝廷常規的各項支出一百二十萬兩,現在還有一百多萬兩亟待支出,北伐軍費八十萬兩,算下來已經沒錢了,再加上前段時間皇上抽調了十萬兩用於免費給織戶們發放織布機,這部分銀子沒有補回來,您又抽了三十萬銀子,說是要建立松江府特區。”

“臣剛剛說能拿出來賑災的那十萬兩銀子,還需要從各種支出中想方設法扣出來才有,事實上,還沒有到年底,國庫現在已經赤字了。”

戶部尚書的話說完,朱元璋的臉已經皺成了苦瓜。

他知道大明窮。

但沒想到窮到這個地步。

他之前抽了十萬兩用於製造織布機,其實已經快要回本了,只是後來又要組建松江府特區,錢又被挪到那兒用去了,還從國庫中硬是多拉了三十萬兩銀子。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朱辰的話。

他的大明現在距離殖民還差得遠呢,當時的他感覺好像也不遠啊,他大明現在有寶船可以出海,出海之後按照朱辰說的去做,不就是殖民了嗎?

現在看來,他有些想當然了。

大明現在窮得連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了,還談什麼其他?

巧夫難為無米之炊。

朱元璋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意思,心中不由得暗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