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徭役之苦(第2/2頁)
章節報錯
柱。
沒了這個頂樑柱,那家中的田畝及其他體力勞動,便只能交由家中的老弱婦孺來負責。
就拿耕地來說,青壯一日下來,也不過翻耕一畝。至於老弱婦孺的話,最多隻能翻耕二到三分,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有青壯的家庭,每年所能耕種的土地數目,是無青壯家庭的三到四倍。
最關鍵的是,服徭役者,還需自備錢糧吃食,且沒有任何報酬。
一個青壯脫產去服徭役,耽誤了農時不說,還造成了極大的拖累,使得本就困難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當然,耽誤農時、自備錢糧這些,還不算最苦的,咬咬牙也能挺過去。”
“最可怕的是,在百姓服徭役期間,總有那麼一些人,仗著手中的權勢,去奴役百姓,並以徭役不合格為由,行敲詐之舉,搞的無數百姓為此傾家蕩產……”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百姓怎麼可能願意去服徭役?”
聽到這話,許訓不禁一陣默然。
好歹也是做過地方官的,他自然清楚百姓的徭役之苦,更知道地方上那些貪官汙吏們,利用手中權力來折磨、奴役百姓的種種手段。
說白了,所謂的徭役,無非就是讓百姓們,免費的來為朝廷、官府,甚至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做事。
徭役之苦,十倍於賦稅,這是不爭的事實。
許訓沉默片刻,而後問道:“王大匠,您說的這些固然沒錯,可若無充足的人手,國家如何運轉、官府又該如何作為?”
王潛倏地看向許訓,“你說的這些的確是個問題,但我問你,國家運轉、官府作為,就非要徵徭役不可嗎?”
許訓嚥了咽口水,道:“不徵徭役怎麼辦?朝廷、官府,哪有那麼多錢去僱傭人手?”
“是沒錢,還是不願意花錢?”王潛追問道。
“這……”
許訓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
之所以徵徭役,沒錢是一方面,但不想花錢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面對這個所有人都預設的事實,他能說嗎?他敢說嗎?
王潛看了許訓一眼,將目光看向其餘一眾大臣,高聲道:
“朝廷、官府徵發徭役,的確是省下了不少錢,可在省錢的同時,卻又付出了另一樣更大的代價,諸位可知,這個代價是什麼?”
聽聞這話,一眾大臣頓時臉色一變,紛紛目光躲閃的側過頭去。
帝座上的劉宏見狀,不禁問道:“師父,您說的這代價是什麼?”
“國朝壽命!”
“徵發徭役,看似省了錢,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國朝壽命!”
“免費的東西,往往都是最貴的!”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