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意外收穫(第1/2頁)
章節報錯
白科長前兩天又幫了自己一個大忙,我不想讓他為難,於是站起身說,我的事不急,請白科長先彙報吧,我去外面等著。
十分鐘後,白科長從錢峰辦公室出來,拽起胳膊,把一直在走廊裡遛達的我拉到辦公樓下的院子裡。
老白說,只要你踏進錢峰辦公室門,黨辦主任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喊我過來護駕。老弟能不能少來幾趟礦部,能不能別把錢書記盯得這麼緊,我每天那麼忙,總不能啥工作都不幹,天天跑來給樓上那個主當警衛員吧。
白科長的面子必須得給,而且看到錢峰這種貨色,竟然堂而皇之地當上了榆樹坪礦的書記後,我對自己在國企單位的事業和前途,所剩不多的熱情已然消失殆盡,於是準備專心致志幹自己的事情。
元旦過後,我暫時放鬆了對錢峰的逼迫。
年底前,農機廠宋老闆打過好幾次電話,讓我抽時間去他那兒,商量成立礦用裝置廠的事。
我現在不想再天天盯著錢峰不放,煤窯和洗煤廠最近也沒啥太急的事,於是我便去了縣城,和宋超見面。
礦車產品一炮打響,雖然因為和修造廠爭搶市場,前期銷售價格定的比較低,加上營銷費用超支嚴重,這個產品截止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但卻讓宋超看到了礦用裝置巨大的市場潛力。
古城本就是煤炭主產區,境內不但有礦務局轄下的六對生產礦井,還有七八家地方國營和集體性質的煤礦,以及上百個私人小煤窯,煤炭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一千五百萬噸以上。
開礦採煤需要機電裝置,由於行業的特殊性,煤礦所用的不是通用機電裝置,而是有特殊要求的煤礦專用裝置,這種裝置用途單一,市場比較封閉,專業生產工廠少,和通用機電裝置相比較,競爭沒那麼激烈,而且利潤率比較高。
農機廠製造的礦車,憑藉優秀的價效比和民營企業靈活的營銷手段,順利進入古城礦務內部市場後,宋超就萌生了在農機廠基礎上,創辦生產礦用機電裝置專業公司的想法。我剛從監獄出來時,他就和我說過這個打算,希望我在這個問題上幫他出出主意,當時我心情不好,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宋超先是遞給我兩份檔案,說這是礦車專案的合作協議書和前期的運營情況匯總,你看完後我再說成立新公司的事。
農機廠的礦車製造專案是我一手促成的,如果沒有我,宋超肯定不會想到上馬這個新產品,這個專案不可能推進得這麼順利,從專案籌劃到生產出合格產品,只用了兩個月時間,而且上市後不到半年,就獨臺了古城礦務局轄下各礦的全部訂單,不但迫使生產同一產品的修造廠礦車車間關門停產,還把河西省煤礦專用裝置廠生產的礦車,牢牢擋在古城礦務局的市場門外。
雖然當初宋超說,我是礦車專案的合夥人,會把我提供的礦車圖紙和工藝檔案,包括介紹提供技術支援的工程師,都折算成股份,作為我對這個專案的投資。
我並沒把宋超的話當回事,加上專案還沒開工自己就失聯了,對這個產品的生產,特別是後期的營銷工作,沒有任何的貢獻,所以並不在意宋超是否給自己回報。
南方人真講究,為了生產銷售數量有限的單一產品,宋超竟然大動干戈,在農機廠內部,按照合夥制企業模式,單獨成立了一個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專責礦車的生產和銷售。
宋超讓我看的檔案,就是這個分支機構合夥人之間的協議。
專案投資額為一百萬元,合夥人共三個:農機廠以廠房裝置出資,佔股百分之四十,一個我不認識的姓王的人,出資五十萬元現金,佔股百分之五十,以單一最大股東的身份,擔任專案負責人。自然人林子龍以製造技術等無形資產參股,持股比例為百分之十。
宋超說,那個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