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手射死了站崗的蠻兵,然後撞開洞門,殺將進來。木鹿大王以及統率的蠻兵將佐皆倒在血泊之中。

洞內的孟獲宗族見勢不妙,皆棄宮闕,踉蹌著趁夜翻山越嶺而逃。於是蜀兵就佔領了銀坑洞。次日龐統發令搜捕孟獲,忽然士兵來報,“軍師,今有蠻王妻弟帶來洞主,因勸蠻王歸降,孟獲不從,於是帶來洞主帶人將孟獲、孟優及祝融夫人和宗族親黨幾百人盡皆拿來,以獻侯爺,已經到到營門,請軍師定奪”。

龐統聽報之後,令太史慈,張合帶二千精兵埋伏在兩廊,才派守門將放他們進來。帶來洞主令刀斧手將孟獲及黨羽親族數百人押上帳來。拜倒在地,忽聽龐統一聲斷喝,“與我拿下”。少時兩廊之兵忽岀,二三人抓一個就把帶來洞主以及孟獲等人全部拿獲。

士元笑道,“孟獲呀我的蠢蠻王,量你等玩弄的這點小把戲,怎麼能瞞過張侯爺,汝見兩次擒汝來獻的本洞人吾等並未加害,爾認為吾終信了你等,才懷揣利刃,故來詐降,好乘機刺殺侯爺及本軍師”!言罷令搜被擒眾人之身,果然各懷利刃。

士元曰“孟獲,你原來說在你家中擒到你。你就臣服歸降,今日又有何說”?孟獲曰“這次更不能作數!因為是我等自己送上門來尋死,非是你等之能,吾心終是不服”。軍師曰“侯爺已經擒住爾六番,爾尚不服,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孟獲回答說“你們敢再放吾一次否?若真的第七次擒住吾,吾自然會誠心歸降,永不言叛!”軍師對他說“你的的巢穴都已經被我們破了,我們還有什麼怕你的嗎?於是令武士盡解其縛,叱之曰“去吧,不久你又會來見到了我的,但願你別被捆綁了才來見吾”。

孟獲等人抱頭鼠竄去後,士元來見翼德,張飛對他說:“下次這蠻王就會心服口服的了,我聽說此去東南五六百里處,有一個烏戈國,國王叫兀突骨,手下有有三五萬藤甲兵,刀槍不入,斧砍不進,且能抗擊棍擊。孟獲肯是會去那裡搬他來做救兵”。

龐士元以及馬謖,呂才和帳下眾將聽了,連忙問“什麼叫藤甲兵?又怎麼會刀槍不入?還望侯爺解惑”!

桓侯曰“這乃是上古的一種衣甲的製作方法,將山中的老藤放在燙油內浸泡,然後放在烈日下曬乾,再放進油內再泡,再曬乾。反覆至少七次以上,多達十多次,然後編製成衣甲,穿在身上就刀槍不入,能承受重力敲打。而對人體形成不了傷害”。

統曰“似此何以解之”?飛曰“此物雖巧,然萬物皆有生克,此雖刀槍不入者,懼火,若遇火則比他物易燃十倍不已。如將彼引入谷間,斷其首,阻其尾,以火克之,甚疾”!

當下張飛令人探查周邊地形,找一個能夠埋葬藤甲兵的地方,預先做好準備。

再說孟獲帶領宗族親近者千餘人,因洞府已被蜀兵佔領了,無有去處,帶來洞主建議去東南五百里外的烏戈國暫且容身。那烏戈國主兀突骨,身長一丈有餘,不食五穀雜糧,專喜生吃狼蟲蛇蠍,身長鱗甲,部下軍士俱身穿藤甲,那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且刀劍不入。他見孟獲具禮來求,便點起藤甲大兵五萬,來與孟獲報仇。

孟獲當然感謝,兀突骨點了兩名領兵的部長,一叫土安,一叫奚利,皆穿好藤甲,離烏戈國往西北而行,行到一處叫桃花水的江邊。這條江邊兩岸有桃樹,每年的桃葉都落於江中,年復年,日復一日。別的人飲了桃花水會死,唯有烏戈國的人吃了會倍添精神。兀突骨帶五萬大兵在桃花口下寨,以等待蜀兵們的到來。

龐士元令眾將帶兵進襲桃花渡口,途中有細作來報告了周邊的一切情況。終於找到了一個叫盤蛇谷的地方,非常適合張飛所說的那種模樣,好火燒藤甲兵。他佈置好一切之後,便派王平與馬岱二將前去誘敵,於是二人在二十天之間連敗了十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