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自己家人,如果把它們都安排走了,就會影響到軍心,所以我的二位嫂夫人必須留下安穩民心,至於生死與否,那就聽天由命而已”。

那今後該怎麼辦?元直問道。以後的事是孔明先生唱主角了,張飛說“很快江東會有人過江來試探,到時由孔明先生過江,相機說服孫權一同抗曹,先奠定三分之勢”。

不表三人閒下議論,且說曹操追擊劉備,在漢津路途中遭到關公,甘寧,文聘的相繼襲擊之後。他沒有再繼續追擊劉備,而是採取先攻取荊州的錢糧重地江陵,怕它落於玄德之手。經過不分晝夜的奔襲,終於趕到了江陵城下。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知道襄陽已歸降了丞相,於是也開城投降。

曹操入城之後,先是岀榜安民,後又釋放了韓嵩,並封他為大鴻臚。他對眾文武說道“劉備已跑到了江夏,恐結連東吳孫權,諸公有何良策,用什麼計策可破”?荀攸建議說“丞相可大振兵威,傳檄東吳孫權,約他會獵於江夏,共同擒拿劉備。平分荊襄之地,共結盟好。孫權會驚懼來降,那我們的南征之事就可以劃個段落了。

曹操聽從了荀攸建議,派人傳檄文到東吳,一面整合馬步水陸大軍,共有八十三萬人馬。詐稱百萬大軍,水陸並進,騎船雙行,沿江東下。西連三峽,荊州;東達蘄州、黃州。寨柵連線三百餘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江東孫權屯兵柴桑,他聽說曹操大軍到了襄陽,劉琮投降後被曹操詐送青州為官,卻暗中派于禁帶人殺死劉琮之事,又聽說曹操派人日夜疾行,已經得了江陵。連忙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御守之策。

魯肅言道“荊州與國相連,江山險固。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是帝王興起的資本,現在劉表已亡,劉備新敗。我願意請命往江夏去與劉表弔孝,相機勸說劉備與劉琦共同合兵以抗曹操,如果劉備等人同意,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孫權從其言,當下遣魯肅齎禮往江夏弔喪而去。卻說劉備在江夏與孔明,劉琦正在談論有什麼好的辦法。孔明說他願往東吳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對抗曹操,只要曹操與孫權交兵,劉備就可暫作壁上觀,孫權若勝,劉備可以整備兵馬以劉琦的名義收取荊州為基業以抗曹操;如果孫權敗了,劉備也可以趁機岀兵擴大江夏周圍的地盤。就是巴掌大的一塊地也好,與曹操慢慢的周旋。

劉備說,“江東奇人異士不少,必然有長遠的見識,先生此去不易成功”。孔明笑著說,現在曹操陳兵百萬,虎據江、漢,孫權也會派人來打探資訊的。若真有人來,亮借一船順風,直至江東,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江東對抗曹操,使南北兩軍火併。

正在議論之時,張飛忽然進來,他先向劉備一抱拳“見過兄長”。然後又向諸葛亮一點頭,“孔明先生,和劉琦公子好”。三人答禮以畢,張飛問起他們議論什麼,劉備把三人商議的事情說了一遍。劉琦也叫他一聲三叔,您看這事該怎麼辦?

翼德曰“江東孫仲謀很快會差人以為劉荊州弔喪為名,來江夏探聽情況,而來使必是魯肅。因為只有他是主張抗曹之人,到時只要孔明先生隨他東下便行,因為碧眼小兒承父兄之業,統領江東大片土地,他必不甘受制於曹操之下,先生過江申明我們的抗曹決心,有魯肅和一班開國老將,特別是大都督周瑜更是不會輕易認輸之人。此行定能圓滿成功。

隔了幾日,果然士兵來報說“孫權派參軍魯肅魯大人來與劉荊州弔喪,船已經靠岸了。孔朋看了張飛一眼,會意一笑曰“果不出翼德所料,如今大事濟也”。他對劉琦問道“當年孫策亡時,襄陽派人去弔喪嗎”?劉琦說“沒有!孫家與荊州有殺父之,不會行慶弔之禮的”。孔明說魯肅此來並不是真的弔喪,而是為刺探軍情而來。

張飛對劉備說“等下魯肅來時,他會問起曹操的動靜,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