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唐盛極而衰(第2/4頁)
章節報錯
,有點怵李隆基的英明神武,就老散佈謠言,想給他使絆子。有一天,皇上對侍臣們說:“有個算命的說,五天之內有急兵入宮,你們得給我準備好。”張說一聽,心裡明鏡似的,說:“這肯定是奸臣想挑撥太子和您的關係。您不如早點讓太子監國,流言自然就沒了。”姚元之也附和道:“張說這話,可是為了江山社稷啊!”皇上一聽,高興了,馬上把宋王成器打發到同州當刺史,幽王守禮去幽州,太平公主則被安排到蒲州。同時,讓太子監國。
到了第二年秋天,西邊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直衝太微星。太平公主又找來個算命的說:“彗星出現,就是要除舊佈新。您看,帝座和心前星都有變化,這說明皇太子要當天子啦!”皇上聽了,心裡頭明鏡似的,說:“為了傳德避災,我主意已定。”八月裡的一天,皇上把皇位傳給了太子,這就是後來的玄宗明皇帝。太子一開始還推辭呢,可太平公主卻勸皇上,傳了位也得自己管大事。
太子即位後,尊睿宗為太上皇。太上皇在位那三年,三品以上的官兒任命和大政方針,還得他點頭。太平公主仗著太上皇的勢力,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跟新皇上有了矛盾,就跟竇懷貞、岑羲、蕭至忠他們合計著廢掉新皇上,還想下毒手。新皇上可不含糊,跟岐王範、薛王業還有內給事高力士他們合計好,帶了三百兵馬,把蕭至忠、岑羲給咔嚓了,竇懷貞自殺了,屍體也被戮了。
太上皇一看這架勢,下了道詔書,說以後軍國大事,都由皇帝說了算。新皇上也下了道詔書,賜死了太平公主和她的親信崔湜等人,還有好幾十黨羽呢。就她兒子薛崇簡,因為老勸她媽別幹壞事兒,捱了不少打,這才被特赦了。新皇上賞了高力士大功,讓他當了監門將軍,宦官的數量也噌噌噌漲到了三千多人,還有好多穿上了紅紫官服。這宦官勢力,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膨脹的。
太上皇在位四年,五十六歲那年駕崩了。新皇上那是勵精圖治,啥事兒都得問問姚元之。姚元之為了避開開元的尊號,還改名叫姚崇了。姚崇請假回家的時候,推薦了宋璟來接他的班。那時候,賦稅輕,百姓富,唐朝的賢相,前有房玄齡、杜如晦,後有姚崇、宋璟,那都是頂尖兒的。
新皇上跟兄弟們感情深,群臣說代王成器他們地位太高,得打發到外地去當刺史,皇上不得已,只好答應了。皇后王氏也被廢了,因為武惠妃那時候寵冠後宮,生了壽王瑁。李林甫就透過宦官跟武惠妃套近乎,說願意保護壽王,武惠妃感激他,就在宮裡幫他說話。皇上一看,行,提拔他為禮部尚書。
這時候,有個叫安祿山的傢伙,原本是營州的雜胡,媽是個巫婆。他爸死了,他媽就帶著他改嫁了突厥人安延偃。後來部落散了,他跟他繼父的侄子安思順一起逃到了關內,就改了名叫祿山,還冒用了安姓。還有個叫史窣乾的,跟安祿山是老鄉,同一天生的,長大了關係特別好,倆人都以驍勇出名。史窣幹因為張守珪進京奏事,被皇上看上了,賜名叫思明,就是後來的史思明。
安祿山這人狡猾得很,善於揣摩人意。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特別喜歡他,收他當乾兒子,讓他當討擊使,還讓史思明當將軍。後來張守珪派安祿山去討伐反叛的奚契丹,安祿山仗著自己勇猛,輕敵冒進,被契丹打敗了。張守珪覺得這是失職,就把他囚起來送到京城請罪。皇上惜才,給赦免了。張九齡卻堅持要殺他,說:“他打了敗仗,還長了張反骨臉,不殺必有後患。”皇上沒聽。張九齡這人,遇到行不通的事兒,不管大小,都得力爭到底。
皇上在位久了,慢慢地就滋生了奢侈的慾望,對政事也懈怠了。李林甫這人特別會揣摩皇上心思,整天在皇上耳邊說張九齡的壞話,皇上慢慢地就疏遠了張九齡,跟李林甫越來越親近了。皇上即位以來,用的宰相,姚崇擅長通達,宋璟擅長守法,張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