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史學,張說擅長文學,李元紘、杜暹擅長節儉,韓休、張九齡擅長直言,那可都是賢臣,各有各的本事。

當初,皇上舍了長子李嗣真,立了趙麗妃生的次子李嗣謙為太子,後來李嗣謙改名李瑛。駙馬都尉楊洄私下裡巴結武惠妃,老盯著太子的錯處,讓武惠妃哭著跟皇上說。皇上大怒,想廢太子,虧了張九齡力諫才沒廢成。到了這時候,楊洄又誣陷太子李瑛,還有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圖謀不軌。

有一天,皇上把宰相們召來商量事兒,李林甫開口就說:“這事兒啊,是陛下的家務事,咱們這些大臣可不好插手。”皇上一聽,心裡就有數了,決定廢掉太子李瑛,賜死在城東驛,連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也一併給殺了。

太子李瑛一死,李林甫就多次勸皇上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可那時候武惠妃已經死了,壽王沒了內援。皇上覺得忠王李璵年長,孝順謹慎又好學,心裡想立他,但又猶豫不決,整天悶悶不樂的。高力士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就勸皇上選年長的立,皇上一聽,主意就定了,立忠王李璵為太子,還給他改了名叫李亨。

從這開元二十四年開始,張九齡被罷相,李林甫當了宰相。再說那安祿山,這人機靈得很,善於伺候人,大家都誇他,皇上也覺得他是個人才。開元二十九年,皇上讓安祿山當了營州都督。從那以後,年號也改了,叫天寶,用“載”代替“年”,可國家的事兒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李林甫當了宰相之後啊,凡是才能、聲望、功業超過他的,或者皇上器重的文學之士,他都得想方設法給除掉。有時候表面跟人家好得跟親兄弟似的,甜言蜜語哄著,背地裡卻給人下套。世人都說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當初啊,開元二十三年,皇上還娶了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做壽王妃呢。武惠妃一死,後宮裡就沒能讓皇上滿意的了。有人跟皇上說壽王妃楊氏長得美,皇上召來一看,哎喲,那體態豐盈,跟妖豔的花枝似的,皇上看得魂都沒了。皇上就讓楊氏自己提出來要做女官,賜號太真,然後又給壽王娶了郎將韋昭訓的女兒,暗地裡把楊太真接到宮裡,寵愛得跟武惠妃一樣,宮裡都管她叫“娘子”。天寶四年八月,皇上還冊封她為貴妃,給她老爹楊玄琰追贈了兵部尚書的官職,叔父楊玄珪做了光祿卿,堂哥楊銛做了殿中少監,堂弟楊倚做了駙馬都尉,姐妹們都賜了宅子,在京城裡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時候貴妃二十七歲,還老想著壽王,想私下見見他。壽王可嚇壞了,生怕惹禍上身,躲得遠遠的。後來壽王在代宗十七年去世,六個兒子都封了郡王。

這楊貴妃啊,精通音律,性格機靈,特別會揣摩皇上心思,皇上對她那是寵愛有加。民間還有歌謠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貴妃想吃荔枝,皇上每年都得命人從嶺南快馬加鞭送過來。貴妃有時候還悍妒不遜,皇上曾把她送回楊銛家,可皇上因為想念她連飯都吃不下,很快就又把她召回來了。貴妃姐妹三人,都長得漂亮又有才,皇上管她們叫“姨”,也都寵愛有加,封為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她們跟楊銛、楊錡等五家,競相奢侈,權勢傾天。

再說那安祿山,兼任御史大夫,這人長得肥頭大耳,肚子都垂到膝蓋以下了,常自稱重三百斤。他外表看起來憨厚直率,其實一肚子壞水。在皇上面前應答敏捷,還時不時來點幽默。皇上曾指著他的肚子開玩笑說:“你這胡人肚子裡裝的是什麼玩意兒,怎麼這麼大?”安祿山回答說:“沒什麼別的東西,只有一顆赤誠的心。”

安祿山想經常出入皇宮,就請求做貴妃的兒子。皇上和貴妃坐在一起的時候,安祿山先拜貴妃。皇上問為啥,安祿山說:“胡人習慣先拜母親再拜父親。”皇上一聽,高興得不得了。安祿山身體健壯,那方面能力還特別強,貴妃就喜歡上了他,兩人就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