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

聽見這句話,眾人的目光全部看向解縉。

朱高熾知道解縉一直想在朱棣面前表面一番,害怕這小子出事,於是出言道:

“解學士,這種事情說出來可不能兒戲。”

朱高熾這麼一說,朱棣點了點頭,沉聲道:

“日本使臣來的突然,禮部先前沒有收到一點訊息,如果國書是假的,那麼這就是對大明的蔑視!”

朱高煦看著已經盛怒的朱棣,罕見的沒有說話。

說不定等到這件事情解決之後,還可以向朱棣再為下西洋的事情預支幾千發火槍。

聽見朱棣的疑惑,解縉直言不諱的說道:

“陛下,不是禮部沒有收到關於日本使者來訪的訊息,而是早在建文時期,日本使者就已攜帶國書而來。”

“可當時正直靖難,且已到了白熱化階段,日本使臣便沒急著拜見建文帝。”

“直到一切塵埃落定,日本使者也沒有來拜見陛下,而是一直觀望。”

“無非就是看局勢如何,建文餘孽會不會反撲,直到現在國內一切穩定,這才獻上國書。”

“可據我所知,日本使者壓根就沒有回到日本,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客棧,這份國書,臣猜測只是將皇帝的尊諱更改,內容卻是幾年前。”

“請皇帝明鑑!”

這都是奉天靖難成功之前的事情,那個時候解縉在禮部呆了幾天。

看到建文時期,關於使者的奏疏。

尤其是日本使者早到南京,卻一直以各種理由推遲,沒有覲見。

當時建文對朱棣的事情,已經焦頭爛額。

也就沒理會日本使臣。

沒想到,卻給解縉一次在朱棣面前展示的機會。

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朱棣認識到文官的厲害,從而鞏固朱高熾太子儲君的位置。

這樣以後朱高熾登基之後,他先前的功勞,也算有一個從龍之功。

朱高燧義憤填膺的說道:

“陛下,日本使臣簡直傲慢,荒唐,放肆!”

“國書豈有造假的道理!臣建議,除非日本使臣拿出真國書,否則不接見!”

朱棣沉默著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朱高熾。

用眼神示意太子爺出來說句話,不要划水。

覺察到朱棣的眼神,朱高熾當即站出來說道:

“陛下,日本這個國家仗著所謂的‘神風’,在南洋異常活躍,而且永樂一朝又是第一次與日本接觸,無論是南洋海疆還是有關大國威嚴的問題,都應該見上一見,傳達一下大明的意見。”

“但是日本使者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選擇了這個時間節點上,或許並不是單單過來遞交一份國書,昭示著想要與大明交好的意思,而是有其他什麼隱晦的目的!”

眾人聞言,神色不由凝重起來。

朱高熾的分析,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畢竟,日本這個國家雖在綜合國力上遠不如大明。

但在南洋,卻可以做到不斷侵擾大明海疆的程度。

大明也採取過措施,但效果不顯著。

哪怕元朝巔峰時期,接連組織兩次兵力,想征服日本。

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且失敗的理由並不是日本士卒與艦船有多麼厲害,而是它們竟有海上‘神風’協助。

導致兩次元朝艦船都在上海吃了大虧。

這還不是主要,日本那個國家資源貧瘠,就算打下來,大明也撈不到任何好處。

所以洪武時期,朱元璋就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

不是打不過,而是風險高。

並且打下來,也得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