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為悠久、法定地位最為崇高的科目。

但因為秀才科的難度太大,要求極高,所以應試者寥寥無幾,唐高宗永徽年間就被廢除了。

剩下的五門科目裡,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參加這兩科考試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明經科主要考四書五經以及詩詞歌賦,所以做得一手好詩詞,是極有可能獨佔魁首的。

唐初期,明經科高於進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後,進士科的地位開始高於明經科。

由於人們越來越推崇進士,就連唐代著名詩人盂郊,在四十六歲進士及第後,滿心歡喜、意氣風發地寫下了《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藉此詩來表現自己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以及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以前歷代的選人制度相比,透過科舉制選拔人才無疑是一大進步。

這為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網羅了諸多人才。

但是,隨著唐朝政治的不斷更替變化,科舉制所發揮的作用也受到了影響,產生了一些弊端。

如唐代科舉中試不僅名額少,在制度上存在明顯缺陷,考試的程式也不夠完善。

到了中晚唐時期,科舉逐漸演變成世族門閥維持自己門第的手段,在科舉過程中出現了賄賂、舞弊等腐敗現象。

考生不惜弄虛作假、賄賂考官,使得中舉者的能力和素質大幅度下降,而許多真正的有識之才、名人、傑士卻遭受排擠。

楊帆制定的科舉制度改革,能夠極大的減小這種機率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李二這麼重視的原因。

對於李二的話,李君羨不可置否。

當然,也是由於楊帆的詩詞之道確實有一手。

直到李二問話,李君羨才輕聲將楊帆作的《白蓮》和《青玉桉·元夕》呤了出來。

只是經過一晚,這兩首詞已在長安城裡傳播開來。

由此可見,楊帆的文才確實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李二陛下跟著默唸一遍,連連點頭,讚道:“詞為詩之餘,次子能將詞寫到這般返璞歸真的境界,很是難得了,另一首《白蓮》也是寫給高陽那丫頭的?”

李君羨猶豫了一下,說道:“呃,好像不是……那首詞也是坊間爭議最大的,便是這一首詞。”

李二陛下奇道:“有何爭議?”

“大家都說這是一首表達愛意的詞……,雖然高陽公主殿下說是忠義侯為她寫的,但這詞好像與長樂公主有關!”

李二陛下頭腦有點懵:“那小子不是高陽公主的夫婿麼,居然寫暖昧的詩詞給長樂公主,成何體統。”

李君羨將楊帆當時的情況敘述一遍。

李二陛下眼珠子都瞪圓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小子居然敢看著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寫出如此曖昧的詩詞,簡直太讓人氣憤了!

李二陛下怒然大怒,咬牙切齒,將桌桉拍得砰砰響:“那混蛋居然隱藏著如此齷蹉的心思,氣煞我也!”

想到去年那首《愛蓮說》對於自己女兒李麗質的影響還未消除。

如今那小子又寫一首《白蓮》,雖然讓高陽公主圓了過去。

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此詞其實是寫給長樂公主的。

難道那小子真的對自己的女兒有窺暨之心。

李二越想越氣,真恨不得讓那小子趕緊滾進宮中給自己解釋。

若真如李君羨所說,可眼下流言蜚語越演越烈!

尤其是朝中的御史,一定會逮著這事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