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故意編造的,目的當然是擾亂百騎的辦桉視線,推脫自己的罪責。”

yawenku.

“既然王大錘是許章之死的主謀,複核證據以後應該儘快處以極刑。”

“至於太常寺樂童稱心,利用接近太子的機會藉機盜取科舉考試題目,最大惡極……”

話已說到這裡,接下來就要看皇帝陛下的心意了!

若是繼續信任太子,那麼此事自然到此為止,這些證據都將統統銷燬,讓王大錘和稱心出來背鍋。

若是對太子失望至極,那麼皇帝必然要讓刑部會同大理寺接手,給出一個堂堂正正的審判,然後廢黜太子。

畢竟,百騎只是皇帝的私人情報組織,自然不能再繼續追查此桉。

否則此例一開,百騎必將成為超脫於大唐體系之外的存在,這可不是好事。

李二陛下看著面前的奏摺,眉頭緊鎖,滿腹鬱結,臉色變換不定。

最後微微一嘆,顯然是認同李績的說辭。

這番話,完全把太子李承乾與長孫衝從此事中摘了出來。

可以說維護了皇族的臉面,也算是給了李二陛下一個臺階。

有了臺階,李二當然順勢而動,於是義正言辭地道:“科舉考生王大錘以及太常寺樂童稱心為了一己私慾,故意擾亂科舉考試秩序,其心可誅,罪不可赦,現特由李君羨帶人捉拿稱心歸桉,若敢反抗,格殺勿論!”

此話一出,直接給王大錘和樂童稱心判了一個死刑。

李君羨都知道李二陛下如此說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殺人滅口。

不管捉拿稱心的過程對方反不反抗,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反抗被擊殺,而王大錘也不可能再有活下去的理由。

既然李二陛下已經發話,自然沒人敢繼續查下去,這涉及到皇家的臉面,誰敢造次?

若是不慎再查到什麼更加齷蹉的事,非但皇家的臉面無存,便是這些查桉的人,亦沒有什麼好下場。

難保暴怒的李二陛下不會將他們統統砍了以維護皇家的臉面。

因此,對於李二陛下明目張膽的構諂,李績與李君羨只能裝聾作啞。

大殿內沉寂片刻後,李二陛下開始打岔:“太子最近在幹什麼?”

李績微微一愣,怎麼就跑到太子身上去了?

不過此時李績遙領太子左衛率,也算是比太子的關係頗為親近。

李績聞言後趕緊回道:“太子從吐蕃回來後,除了不時去太常寺,每日很少嬉玩,要麼在崇賢館刻苦學業,要麼在東宮學習處理政務。”

李二陛下微微頜首,略感欣慰。

對於李承乾,他心裡糾結得不行。

本來鬧出這樣的醜聞,若按照李二陛下以往的脾性,早就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廢掉了。

可如今如此維護,卻也很無奈。

作為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威震四海的天可汗,在面對自己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的父親一般,不忍心把他毀掉。

畢竟,自己這個長子,李二陛下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李承乾六歲時,李二陛下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

十一歲時,李二陛下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

在太子年歲漸長,喜歡裝扮胡人,李二陛下亦是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途。

甚至一聽說朝中有人傳出太子之位不穩,立馬將房玄齡、孔穎達等人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

對人心瞭如指掌、對天下大勢運籌帷幄的李二陛下怎麼也想不明白。

為什麼當初那個聰明伶俐敏、仁孝至深的兒子,怎就變成如今荒誕不經、驕奢淫逸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