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訊息,眾人皆是一臉駭然。

因為幾天前才收到侯君集的奏疏,不僅彈劾忠義侯楊帆不遵軍令,更是言辭鑿鑿狀告楊帆不顧吳王殿下死活反對納降。

這才幾天功夫啊!居然風雲突變,簡直不敢想象。

在幾萬大軍之中斬首敵將,並把李恪平安救回來,這簡直比消滅幾萬吐蕃大軍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w.

長孫無忌更是驚聲問道:“陛下, 此訊息可曾確認過?”

雖然口上這麼說,其實心理早已經沒有懷疑,透過大唐驛站傳來的加急奏疏,怎麼可能會有假?

李世民倒也沒有怪罪,畢竟剛收到這訊息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

可以說此次出征吐蕃,楊帆用一己之力滅了一國, 這可是潑天大功。

他還有些頭疼等楊帆這傢伙回來該如何封賞呢!

不過看到自己的大舅哥總是有意針對,看來得敲打一番。

想到這兒, 李世民拿起奏疏遞給了長孫無忌, 同時意有所指的說道:“無忌啊!宰相肚裡能撐船,何必跟一個年輕人斤斤計較?”

“陛下,微臣知錯!”長孫無忌大驚失色,哪裡敢去接過奏疏辨認真假。

更主要的是,兩人君臣相交幾十年,李二陛下何曾說過如此重話。

以往在朝堂之中勾心鬥角,李二陛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居然為了楊帆警告於他,怎能不讓長孫無忌駭然。

看到長孫無忌徨恐的樣子,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不忍,於是開口說道:“無忌不要怪朕說如此重話,我們都這年歲了, 又還能撐多久呢?”

“朝堂之中需要新鮮的血液,帝國需要年輕的人才,楊帆乃千年難遇的奇才,稍加磨練便可身肩大任, 宰輔之才也不足以稱道也。”

李世民不解釋還好, 這一解釋,滿堂皆驚。

一直以來,李二陛下善於選拔人才,對於年輕才俊也經常給予機會。

雖然願意重用年輕人,但也總是秉持著謹慎的態度。

重用的同時不斷的進行敲打,唯恐這些年輕官員在仕途上順風順水,養成驕傲自大的心理。

像今天這樣如此稱讚一個年青人,簡直聞所未聞。

雖然在政事廳的每一個人都有宰輔之才,可是他們都是歷經風雨,從勾心鬥角的殘酷鬥爭中的勝利者。

如今李世民卻給年紀輕輕的楊帆如此高的讚譽,怎能不讓他們驚駭。

不由自主,長孫無忌等人都把目光盯在李二陛下手裡的這本奏疏之上。

難道這本奏疏之上,除了戰報以外,還寫了什麼別的東西不成?

可到底又是什麼東西能讓李二陛下如此慎重,說出這麼一句讓人嫉妒的讚譽?

在眾人都有些好奇奏疏內容的時候,一向不參與朝爭的李靖卻開口提醒:

“陛下,年輕人雖然需要給予鼓勵,培養其信心, 讓其大膽去做,去想,去幹……卻也不能過於讚譽讓其產生驕傲之心, 否則反為其禍!”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微微一愣,很快便明白過來這話的言外之意。

本以為在座的都是自己最相信的臣子,卻一時忘記了這些人可以對自己忠心,但彼此之間屬於不同的陣營,平時勾心鬥角心眼可不少。

剛剛他這麼一說,豈不是把楊帆放在火上烤,相當於捧殺?

因為越是誇獎,就越是有人羨慕嫉妒恨,他這位大舅哥長孫無忌就是其中一位!

也只有置身於事外的李靖能看得一清二楚,也最明白,甚至深有體會。

顯然,這位軍方大佬也是產生了愛才之心,不忍楊帆這個年輕人受到波及。

李世民暗暗一嘆,當皇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