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空加了一圈光環,說他乃是天上神佛下界,還去了天竺靈鷲山佛祖得道之地修行,被河西僧俗尊為法王菩薩的事。

後者則是講張昭少有大志,雖然出身起,家業就已經破敗,但他毫不氣餒,暗中學習兵法韜略,練就武藝,以智謀戲耍那些奚落他的人,用武力痛打惡霸為百姓出氣,最後終於奪回祖業的事情。

最開始的時候,郭天策等人還對這套不怎麼感冒,覺得地盤是要靠馬上得來,搞這些沒有意義。

但後來發現,效果出奇的好,慕容信長去收攬鄯東吐谷渾三部的時候,人家一聽是歸順張菩薩,那是紛紛來投。

而在渭州,這次的重點,還是放在了張昭痛打惡霸,為百姓出氣這一段上。

沒錯!這惡霸的名號,張昭已經給王鎮將預定了。

張榮寶尋了個離臺子最近的地方,還自帶了一個打磨好的樹墩子,正好用來坐一坐,節省下體力。

他祖輩都住在渭州城中,據說祖上也是當官的官人,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經落敗。

年輕時說了一個婆姨,不過還沒過門就不見了,確確實實是不見了,找了好多年都沒找到。

有人說是落水被沖走了,也有說被大蟲給吃了的,反正就是沒了。

蹉跎到現在,十幾年了,張榮寶還是孑然一身,婆姨沒了之後,他就徹底灰心了。

家裡最後的幾畝地也賣給了王家,自己也靠給王家打打短工,混個餓不死就成,反正無牽無掛。

“咦!咦!咦!怎的說起這個了?這張太保是誰啊?不是該說秦瓊賣馬呢?”

結果,剛在自己的小凳子上坐好,好不容易等著說書先生開始了,結果說竟然跟上午不一樣。

不過他都囔兩句,也沒人理他,張榮寶也習慣了,反正他說什麼,也沒人聽,現在人家浪費唾沫白說故事給他聽,他也沒資格挑不是?

不過聽著聽著,張榮寶就覺得這張太保的故事還是挺好的,而且還是他本家。

當聽到張太保四十有八還起兵打跑吐蕃人,張榮寶既羞愧又嚮往,覺著好像要這麼轟轟烈烈活一場,才不枉人世間來一遭。

聽到最後,所有人都明白了,原來這張太保就是前幾天剛進城的張司空之曾祖父,這麼看來,張司空是大忠臣的後人啊!

陡然間,這些渭州人對張昭的好感就上了一個臺階,中國自古就有忠臣崇拜的風俗,想來忠臣之後,定然也會是大好人大忠臣。

同時,渭州人也對河西歸義軍淪於胡塵一百多年的歷史,也有了初步的瞭解。

張榮寶身後的郭老夫子顫抖著向太上拱了拱手,“百五十年,尚記得束髮右衽,還能牽掛著要歸國,張太保和張司空祖孫,真是大英雄啊!”

“百五十年,祖孫幾代失志不渝,實乃忠臣義士的楷模,難怪城內的歸義軍大兵,軍紀嚴明,真忠義之師!”一個州衙官文書小吏,也站起來誇讚道。

一時間,各處都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和崇敬的感嘆,張榮寶也點了點頭,覺得這些河西人是真的不容易,被吐蕃人奴役了,朝廷也不管他們,還要自己的起來反抗。

好不容易歸了國,可也沒落得好,但人家就是不忘記唐兒身份,張太保沒了,張司空又接著帶領眾人尋找歸國的路。

臺上的說書先生還在繼續,聽著,看著,張榮寶彷佛內心有什麼東西被觸動了。

原來臺上正演到惡霸故意勾結稅吏,在沒有秋收的時候催繳秋稅,以此逼迫農人欠下利滾利。

等到秋收,農人哪怕一粒糧食都不留,但還是不夠還債,惡霸就藉此機會,拿了農人的土地抵債,種種巧取豪奪,欺男霸女不一而足。

忽然,一個矮壯的身影,一下蹦上了臺子,眾人嚇了一大跳